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玉米抗纹枯病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玉米纹枯病病原及发病症状 | 第10-11页 |
·玉米纹枯病的致病机理 | 第11页 |
·纹枯病的抗性机制 | 第11-12页 |
·纹枯病抗性的生理学机制 | 第11-12页 |
·纹枯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 第12页 |
·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 第12-13页 |
·抗纹枯病QTL定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QTL精细定位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5-17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第15页 |
·MAS育种方法 | 第15-17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 第17页 |
·立题思想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病菌培养与田间抗性鉴定 | 第19页 |
·带菌麦粒制备 | 第19页 |
·田间抗性鉴定 | 第19页 |
·材料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 第19-20页 |
·群体基因型分析 | 第20-22页 |
·SSR标记的PCR扩增 | 第20页 |
·SSR标记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0-22页 |
·图谱构建和QTL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建立数据库 | 第22页 |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第22页 |
·QTL定位和效应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4页 |
·田间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方差分析 | 第23-24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25-30页 |
·群体基因型检测 | 第25-30页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30页 |
·玉米抗纹枯病及相关性状QTL分析 | 第30-44页 |
·利用病情指数进行抗病QTL定位 | 第30-34页 |
·利用病斑高进行抗病QTL定位 | 第34-37页 |
·穗位高的QTL定位分析 | 第37-39页 |
·株高的QTL定位分析 | 第39-44页 |
4 讨论 | 第44-50页 |
·玉米抗纹枯病,穗位高和株高相关QTL的比较 | 第44-45页 |
·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 第45-46页 |
·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与株高、穗位高等性状的关系 | 第46-48页 |
·性状之间的相关 | 第46-47页 |
·QTL的特殊分布 | 第47-48页 |
·抗纹枯病育种 | 第48-50页 |
·常规育种 | 第48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48-49页 |
·转基因育种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