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中继选择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2 功率分配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2 双向协作网络的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问题分析 | 第17-32页 |
| 2.1 单向协作网络与双向协作网络 | 第17-20页 |
| 2.1.1 无线信道模型 | 第17-18页 |
| 2.1.2 单向协作网络 | 第18-19页 |
| 2.1.3 双向协作网络 | 第19-20页 |
| 2.2 双向协作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 第20-24页 |
| 2.2.1 分集合并技术 | 第20-21页 |
| 2.2.2 协作中继策略 | 第21-23页 |
| 2.2.3 网络编码技术 | 第23-24页 |
| 2.3 中继选择机制研究 | 第24-28页 |
| 2.3.1 中继选择的作用 | 第25页 |
| 2.3.2 现有中继选择的技术分析 | 第25-27页 |
| 2.3.3 非完美CSI双向协作网络的中继选择的关键 | 第27-28页 |
| 2.4 功率分配机制研究 | 第28-29页 |
| 2.4.1 现有功率分配的技术分析 | 第28页 |
| 2.4.2 非完美CSI双向协作网络功率分配的关键 | 第28-29页 |
| 2.5 非完美CSI双向协作网络的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机制的设计方案 | 第29-3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最大最小准则的双向协作中继选择机制 | 第32-53页 |
| 3.1 非完美CSI双向协作网络模型 | 第32-36页 |
| 3.1.1 网络模型和假设 | 第32-35页 |
| 3.1.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 3.2 非完美CSI双向协作网络性能指标分析 | 第36-42页 |
| 3.2.1 源节点和中继节点间的有效信噪比 | 第37-40页 |
| 3.2.2 中断概率 | 第40-42页 |
| 3.2.3 平均误码率 | 第42页 |
| 3.3 非完美CSI最大最小中继选择机制 | 第42-47页 |
| 3.3.1 最大最小中继选择机制 | 第43-45页 |
| 3.3.2 最大最小中继选择机制下的中断概率 | 第45页 |
| 3.3.3 最大最小中继选择机制下的平均误码率 | 第45-47页 |
| 3.4 算法与仿真分析 | 第47-52页 |
| 3.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7页 |
| 3.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4 非完美CSI双向协作网络功率分配机制 | 第53-65页 |
| 4.1 基于ANC的双向协作网络模型 | 第53-54页 |
| 4.2 基于最大化系统速率的功率分配机制 | 第54-60页 |
| 4.2.1 基于ANC的可实现速率 | 第54-57页 |
| 4.2.2 基于最大化系统速率的功率分配算法 | 第57-60页 |
| 4.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 4.3.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1页 |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5.1 总结 | 第65-66页 |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附录1 图索引 | 第73-74页 |
| 附录2 表索引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论文情况和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