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弦理论简介 | 第16-27页 |
1.1.1 基本介绍 | 第16-19页 |
1.1.2 T对偶与D膜 | 第19-23页 |
1.1.3 Chan-Panton因子、Wilson线与多膜的情况 | 第23-27页 |
1.2 量子色动力学简介 | 第27-31页 |
1.2.1 现代强子物理实验 | 第28-29页 |
1.2.2 大N极限下的QCD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共形场论与反德西塔时空简介 | 第31-39页 |
2.1 共形场论简介 | 第31-34页 |
2.1.1 超对称、共形对称性及共形代数 | 第31-33页 |
2.1.2 N=4超对称杨-米尔斯理论 | 第33-34页 |
2.2 反德西塔时空 | 第34-39页 |
2.2.1 反德西塔时空的度规与几何 | 第34-36页 |
2.2.2 反德西塔时空上的超引力 | 第36-39页 |
第三章 规范/引力对偶与全息原理 | 第39-55页 |
3.1 全息对偶在弦理论中的实现 | 第39-46页 |
3.2 算符及其关联函数、反常的对偶 | 第46-50页 |
3.2.1 定域算符与关联函数 | 第46-47页 |
3.2.2 非定域算符 | 第47-49页 |
3.2.3 反常的对偶 | 第49-50页 |
3.3 全息对偶中的重子 | 第50-55页 |
第四章 全息量子色动力学模型:Witten-Sakai-Sugimoto模型 | 第55-65页 |
4.1 全息QCD基本构建及模型 | 第55-56页 |
4.2 紧致D4膜背景 | 第56-58页 |
4.3 “味”膜的嵌入 | 第58-61页 |
4.4 重子的瞬子结构 | 第61-62页 |
4.5 有D0膜的情况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全息量子色动力学的相结构 | 第65-85页 |
5.1 有限温度有限密度的QCD相图VS全息QCD相图 | 第65-66页 |
5.2 Witten-Sakai-Sugimoto模型的应用 | 第66-69页 |
5.3 利用BPST瞬子解的重子 | 第69-77页 |
5.3.1 瞬子解的多体推广 | 第69-71页 |
5.3.2 运动方程与自由能密度 | 第71-76页 |
5.3.3 利用BPST瞬子结构的数值结果 | 第76-77页 |
5.4 利用Homogeneous瞬子结构的重子 | 第77-83页 |
5.4.1 Homogeneous瞬子结构 | 第77-81页 |
5.4.2 利用Homogeneous瞬子的数值结果 | 第81-83页 |
5.5 利用不同瞬子结构的小结与讨论 | 第83-85页 |
第六章 全息QCD中的重子跃迁与衰变 | 第85-99页 |
6.1 十一维的引力微扰及其维数约化 | 第85-87页 |
6.2 孤立子的模空间与重子谱 | 第87-91页 |
6.3 重子跃迁率的计算 | 第91-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第七章 D0-D4膜背景中的强子矩阵模型 | 第99-115页 |
7.1 D0-D4背景中的矩阵模型 | 第99-101页 |
7.2 通过全息对偶的推导 | 第101-104页 |
7.2.1 DBI作用量部分 | 第101-103页 |
7.2.2 对易子部分 | 第103-104页 |
7.2.3 Chem-Simons项 | 第104页 |
7.3 强子谱 | 第104-107页 |
7.3.1 一个“味道”的情况 | 第105-106页 |
7.3.2 两个“味道”的情况 | 第106-107页 |
7.4 量子化 | 第107-108页 |
7.5 二体有效相互作用势 | 第108-112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