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新月柱鞘藻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耐受性和修复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PAHs概述第10-14页
        1.1.1 PAHs的理化性质第10-11页
        1.1.2 近海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现状第11-12页
        1.1.3 沉积物中PAHs的老化第12-14页
    1.2 沉积物中PAHs的修复技术第14-15页
        1.2.1 微生物修复第14页
        1.2.2 植物修复第14-15页
    1.3 底栖微藻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净化作用第15-19页
        1.3.1 底栖微藻简介第15-16页
        1.3.2 底栖微藻对污染物的耐受性第16-18页
        1.3.3 底栖微藻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第18-19页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2页
        1.4.1 立题依据第19页
        1.4.2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9-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新月柱鞘藻与沉积物中PAHs的相互作用第22-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30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22-27页
        2.1.2 实验设计第27-28页
        2.1.3 分析方法第28-3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2.1 沉积物中PAHs对新月柱鞘藻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2.2.2 沉积物中PAHs的降解第31-33页
        2.2.3 沉积物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第33-35页
    2.3 讨论第35-38页
        2.3.1 新月柱鞘藻对沉积物中PAHs的耐受性第35-36页
        2.3.2 沉积物中PAHs的降解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新月柱鞘藻对老化沉积物中PAHs的净化作用第40-6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8页
        3.1.1 材料与仪器第40-44页
        3.1.2 实验设计第44-46页
        3.1.3 分析方法第46-4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8-58页
        3.2.1 新月柱鞘藻生物量的变化第48-49页
        3.2.2 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第49-51页
        3.2.3 孔隙水TOC的变化第51-52页
        3.2.4 沉积物中EPS的变化第52-53页
        3.2.5 沉积物中PAHs总量的变化第53-55页
        3.2.6 沉积物中PAHs有效态的变化第55-56页
        3.2.7 孔隙水中PAHs的变化第56-57页
        3.2.8 沉积物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57-58页
    3.3 讨论第58-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第62-7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62-65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62-63页
        4.1.2 实验设计第63页
        4.1.3 分析方法第63-65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5-70页
        4.2.1 沉积物样品中PLFAs的组成和含量第65-68页
        4.2.2 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第68-70页
    4.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5.1 结论第72-73页
        5.1.1 新月柱鞘藻与沉积物中PAHs的相互作用第72页
        5.1.2 新月柱鞘藻对老化沉积物中PAHs的净化作用第72-73页
        5.1.3 新月柱鞘藻对表层沉积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73页
    5.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底电缆堆石保护方案研究
下一篇:电渗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软粘土工艺的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