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808nm激光泵浦的掺钕二氧化硅微球腔激光器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微腔激光器研究进展第9-10页
    1.3 稀土离子Nd~(3+)简介第10-11页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5 本文结构安排第12-14页
第二章 光学微球腔与双锥光纤耦合器第14-31页
    2.1 光学耳语回廊模(WGM)第14-25页
        2.1.1 光学耳语回廊模(WGM)由来第14页
        2.1.2 球微腔光学耳语回廊模(WGM)理论分析第14-22页
        2.1.3 WGM模微球腔的几个物理参数第22-25页
    2.2 光学微球腔和锥光纤耦合理论第25-28页
        2.2.1 双锥形光纤耦合器的光场分布第25-26页
        2.2.2 光学微球腔与双锥光纤耦合第26-28页
    2.3 双锥光纤制备方法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稀土离子掺杂微球激光器与掺杂球微腔制备第31-44页
    3.1 稀土离子激光性质简介第31-32页
    3.2 激光工作的基本原理简介第32-35页
    3.3 固体激光三能级和四能级系统第35-38页
        3.3.1 三能级系统第35-37页
        3.3.2 四能级系统第37-38页
    3.4 稀土离子掺杂微球的制备方法第38-43页
        3.4.1 沾烧法制备掺Nd~(3+)二氧化硅微球腔第39-40页
        3.4.2 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掺Nd~(3+)二氧化硅微球腔第40-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掺钕微球激光器的实验研究第44-53页
    4.1 微球腔激光器的结构设计第44-45页
    4.2 实验装置第45-46页
    4.3 掺Nd~(3+)微球腔激光输出特性的研究第46-51页
        4.3.1 掺Nd~(3+)二氧化硅微球下转换单纵模激光的产生第46-48页
        4.3.2 掺Nd~(3+)二氧化硅微球腔下转换多纵模激光第48-50页
        4.3.3 掺Nd~(3+)磷硅酸盐微球下转换激光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掺钕微球的自激发拉曼激光第53-69页
    5.1 散射类型简介第53-54页
        5.1.1 瑞利散射第53页
        5.1.2 拉曼散射第53-54页
        5.1.3 布里渊散射第54页
    5.2 受激拉曼散射理论第54-59页
        5.2.1 受激拉曼散射产生机理及特点第54页
        5.2.2 受激拉曼散射理论分析第54-58页
        5.2.3 受激拉曼散射阈值条件第58-59页
    5.3 微球腔自激发拉曼散射第59-64页
        5.3.1 微球腔中的一阶拉曼散射第60-62页
        5.3.2 微球腔多级级联拉曼散射激光第62-64页
    5.4 掺Nd~(3+)二氧化硅微球腔自激发拉曼激光第64-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
下一篇:双相介质半空间内椭圆孔洞及夹杂对透射SH波的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