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1.2.3 研究目的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3.1 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1.3.2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第15-18页
    1.4 研究框架及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框架第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5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工程教育第20页
        2.1.2 专业认证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5页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第21-23页
        2.2.2 第三部门管理理论第23-25页
第三章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产生及发展第25-32页
    3.1 美国专业认证体系的建立及演进第25-28页
        3.1.1 美国专业认证体系的历史沿革第25-27页
        3.1.2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演进第27-28页
    3.2 我国专业认证体系的产生背景及演进第28-32页
        3.2.1 我国专业认证体系的产生背景第28-29页
        3.2.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演进第29-32页
第四章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要素的比较第32-50页
    4.1 美国专业认证体系要素第32-38页
        4.1.1 美国专业认证的标准第32-34页
        4.1.2 美国专业认证的程序第34-35页
        4.1.3 美国专业认证的主体第35-37页
        4.1.4 美国专业认证体系要素的特征第37-38页
    4.2 我国专业认证体系要素第38-44页
        4.2.1 我国专业认证的标准第38-39页
        4.2.2 我国专业认证的程序第39-41页
        4.2.3 我国专业认证的主体第41-43页
        4.2.4 我国专业认证体系要素的特征第43-44页
    4.3 中美专业认证体系要素的比较第44-46页
        4.3.1 中美专业认证标准的比较第44-45页
        4.3.2 中美专业认证程序的比较第45页
        4.3.3 中美专业认证主体的比较第45-46页
    4.4 中美专业认证体系差异的原因分析第46-50页
        4.4.1 美国专业认证体系的原因分析第46-48页
        4.4.2 我国专业认证体系的原因分析第48-50页
第五章 启示及完善我国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议第50-58页
    5.1 我国现行专业认证体系的不足第50-52页
        5.1.1 认证主体单一造成认证权威性不高第50-51页
        5.1.2 认证标准单一且缺少针对性第51页
        5.1.3 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在认证过程中职能不清晰第51-52页
    5.2 完善我国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议第52-56页
        5.2.1 鼓励和扶持中介性质的认证机构且维护其独立性第52-53页
        5.2.2 调整和完善专业认证标准第53-55页
        5.2.3 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在认证过程中的关系第55-56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详细摘要第66-73页
附表第73-76页
文献报告综述第76-82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式联运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研究
下一篇:养殖废水污染土壤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及植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