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植物雄性不育现象及意义 | 第9页 |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进展 | 第9-10页 |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 | 第9页 |
·细胞核雄性(GMS)不育 | 第9页 |
·细胞质雄性(CMS)不育 | 第9-10页 |
·植物雄性不育分类的新进展 | 第10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 第10-14页 |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基础 | 第11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 | 第11页 |
·CMS与mtDNA | 第11-14页 |
·叶绿体基因组与CMS | 第14页 |
·能量代谢与CMS | 第14-15页 |
·CMS的研究和利用 | 第15-17页 |
·小麦杂种优势现象的研究与利用 | 第15页 |
·化学杀雄剂诱导的雄性不育研究 | 第15-16页 |
·小麦二系法杂交种的培育 | 第16-17页 |
·小麦三系法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 第17页 |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 | 第17-19页 |
·RFLP标记技术原理及应用方法 | 第18页 |
·RAPD标记技术原理及使用方法 | 第18页 |
·AFLP标记技术原理及应用方法 | 第18-19页 |
·SSR标记技术原理及应用方法 | 第19页 |
·ISSR标记技术原理及应用方法 | 第19页 |
·本研究立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三种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线粒体节DNA变异性的RAPD分析 | 第21-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材料 | 第21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主要缓冲液组成及溶液配置 | 第21-23页 |
·mt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RAPD扩增与产物检测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线粒体DNA的电泳检测 | 第25页 |
·三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RAPD | 第25-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三种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线粒体DNA特异片段的回收克隆 | 第30-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材料 | 第30页 |
·mtDNA的提取 | 第30页 |
·特异扩增片段的回收 | 第30页 |
·特异扩增片段DNA的克隆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附录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