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关于腐败治理问题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关于腐败治理问题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5.1 创新点 | 第18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1.1 腐败治理 | 第20-22页 |
2.1.2 县级纪委 | 第22页 |
2.1.3 互联网+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权力制约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善治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电子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县级纪委腐败治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山东Z县的调查 | 第26-36页 |
3.1 县级党委、政府的地位和特点 | 第26-27页 |
3.2 山东Z县的基本概况 | 第27页 |
3.3 我国目前基层腐败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 第27-33页 |
3.3.1 腐败产生的主观原因 | 第27-29页 |
3.3.2 客观原因 | 第29-31页 |
3.3.3 基层腐败的特点 | 第31-33页 |
3.4 县级纪委传统反腐方式存在的不足 | 第33-36页 |
3.4.1 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33页 |
3.4.2 信息沟通不及时 | 第33页 |
3.4.3 监督机制不到位 | 第33-34页 |
3.4.4 廉政教育形式化 | 第34-36页 |
第4章 “互联网+”腐败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42页 |
4.1 “互联网+”反腐在应用中的优势 | 第36-37页 |
4.1.1 拓宽反腐渠道 | 第36页 |
4.1.2 提高反腐效率 | 第36页 |
4.1.3 保障举报人安全 | 第36-37页 |
4.2 构建“互联网+”反腐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37-42页 |
4.2.1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排斥“互联网”反腐 | 第37页 |
4.2.2 各地互联网发展程度差异较大 | 第37-39页 |
4.2.3 当前互联网监督与反腐机制缺乏融合 | 第39-40页 |
4.2.4 纪检部门缺乏信息处理意识和能力 | 第40-42页 |
第5章 基于“互联网+”的县级纪委腐败治理机制的构建 | 第42-48页 |
5.1 建立“互联网+”反腐监管平台 | 第43-44页 |
5.2 建立“互联网+”反腐教育平台 | 第44-45页 |
5.3 强化“互联网+”反腐数据支撑 | 第45-46页 |
5.4 强化“互联网+”反腐法律支撑 | 第46-48页 |
第6章 推动县级纪委腐败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48-52页 |
6.1 党委、政府担起主责,正确认识“互联网+”治理模式 | 第48页 |
6.2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构建“互联网+”反腐模式基石 | 第48-49页 |
6.3 积极培养数据分析专业人才队伍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