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32页 |
2.1 基础产业相关概念阐述 | 第17-18页 |
2.1.1 基础产业概念 | 第17页 |
2.1.2 邓小平谈基础产业 | 第17-18页 |
2.1.3 基础产业的特点 | 第18页 |
2.2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8-28页 |
2.2.1 产业发展背景 | 第18-21页 |
2.2.2 时代背景 | 第21-23页 |
2.2.3 思想背景 | 第23-26页 |
2.2.4 实践背景 | 第26-28页 |
2.3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发展进程 | 第28-32页 |
2.3.1 萌芽阶段 | 第28-29页 |
2.3.2 形成与发展阶段 | 第29-30页 |
2.3.3 走向成熟阶段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 第32-48页 |
3.1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内容 | 第32-45页 |
3.1.1 邓小平产业结构思想 | 第32-35页 |
3.1.2 邓小平基础产业发展阶段思想 | 第35-36页 |
3.1.3 邓小平基础产业布局思想 | 第36-38页 |
3.1.4 邓小平基础产业驱动力思想 | 第38-41页 |
3.1.5 邓小平基础产业经济体制思想 | 第41-45页 |
3.2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特点 | 第45-48页 |
3.2.1 现实性 | 第45-46页 |
3.2.2 前瞻性 | 第46页 |
3.2.3 开放性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当代价值 | 第48-60页 |
4.1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理论价值 | 第48-55页 |
4.1.1 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 | 第48-52页 |
4.1.2 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 | 第52-55页 |
4.2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实践价值 | 第55-60页 |
4.2.1 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大大提高了工业实力和工业规模 | 第55-56页 |
4.2.2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产业的发展道路 | 第56-57页 |
4.2.3 为发展中国家基础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