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石油镍、钒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石油镍、钒“非卟啉”类化合物的定义 | 第10-11页 |
1.3 石油卟啉的分离富集方法 | 第11-16页 |
1.3.1 石油卟啉富集方法 | 第11页 |
1.3.2 柱层析(LC)分离 | 第11-12页 |
1.3.3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与分析 | 第12-16页 |
1.3.4 高温气相色谱(High Temperature GC)分离与分析 | 第16页 |
1.4 石油镍、钒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16-20页 |
1.4.1 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分析 | 第16-18页 |
1.4.2 质谱(Mass Spectrometry)分析 | 第18-20页 |
1.5 文献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卟啉类化合物质谱分析方法 | 第21-40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2.2.1 芳烃样品制备 | 第21-22页 |
2.2.2 镍卟啉富集组分制备 | 第22-23页 |
2.2.3 其他试剂 | 第23-24页 |
2.2.4 仪器及参数条件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9页 |
2.3.1 芳烃类化合物分子组成分析 | 第25-30页 |
2.3.2 甲酸、氨水配比对镍卟啉质谱信号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3 镍卟啉富集组分分子组成分析 | 第32-37页 |
2.3.4 卟啉类化合物在ESI电离源中的电离规律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石油“非卟啉”的分离与表征 | 第40-49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0-41页 |
3.2.2“非卟啉”组分制备方法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3.3.1 石油沥青质中“非卟啉”的表征 | 第43-45页 |
3.3.2 石油正己烷可溶质中“非卟啉”的表征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卟啉类化合物UV-Vis光谱定量分析 | 第49-58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9页 |
4.2.2 OEP-VO标准样品定量曲线制作方法 | 第49页 |
4.2.3 石油基质与OEP-VO混合物配制方法及定量方法 | 第49-50页 |
4.2.4 各卟啉类化合物混合物配制方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4.3.1 石油基质对单一卟啉化合物UV-Vis定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2 卟啉混合物UV-Vis定量研究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申请专利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