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半导体二极管论文--二极管:按结构和性能分论文

稀土掺杂钼酸盐、磷酸盐LED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照明发展史第16-18页
    1.3 LED简介第18-22页
        1.3.1 LED结构与发光原理第18页
        1.3.2 LED白光获得方式第18-21页
        1.3.3 LED特点第21页
        1.3.4 LED应用与关键性技术难题第21-22页
    1.4 LED荧光粉的组成与发光过程第22-23页
    1.5 LED荧光粉的制备方法第23-24页
    1.6 LED用荧光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4-28页
        1.6.1 蓝光荧光粉第25页
        1.6.2 绿光荧光粉第25-26页
        1.6.3 黄光荧光粉第26-27页
        1.6.4 红色荧光粉第27-28页
        1.6.5 单一基质的白光荧光粉第28页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第28-31页
第二章 Sm~(3+)-Eu~(3+)共掺LiLa(MoO_4)_2新型红光荧光粉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研究第31-44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2.2.1 主要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第32-33页
        2.2.2 荧光粉的制备第33-34页
        2.2.3 性能测试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2.3.1 物相与结构分析第34-36页
        2.3.2 LL_(1-x)M:xSm~(3+)发光性能第36-38页
        2.3.3 LL_(1-x-y)M:xSm~(3+),yEu~(3+)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第38-41页
        2.3.4 LL_(0.95-y)M:0.05Sm~(3+),yEu~(3+)荧光粉色坐标调节第41-42页
    2.4 结论第42-44页
第三章 新型Ba_3Y(PO_4)_3:Sm~(3+),Eu~(3+)红光荧光粉的发光和能量传递的研究第44-59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3.2.1 主要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第45-46页
        3.2.2 荧光粉的制备第46页
        3.2.3 性能测试第46-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8页
        3.3.1 物相与结构分析第47-49页
        3.3.2 BY_(0.96)P:0.04Sm~(3+)和BY_(0.86)P:0.14Eu~(3+)的发光性能第49-53页
        3.3.3 BY_(1-x-y)P:xSm~(3+),yEu~(3+)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第53-57页
        3.3.4 BY_(0.96-x)P:0.04Sm~(3+),xEu~(3+)荧光粉色坐标调节第57-58页
    3.4 结论第58-59页
第四章 新型近紫外激发单一基质暖白光荧光粉Sr_3Y(PO_4)_3:Dy~(3+),Eu~(3+)的研究第59-76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2页
        4.2.1 主要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第60-61页
        4.2.2 荧光粉的制备第61页
        4.2.3 性能测试第61-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74页
        4.3.1 物相与结构分析第62-65页
        4.3.2 SY_(1-x)P:xDy~(3+)的发光性能第65-67页
        4.3.3 SY_(1-y)P:yEu~(3+)的发光性能第67-68页
        4.3.4 SY_(1-x-y)P:xDy~(3+),yEu~(3+)的发光性能第68-72页
        4.3.5 荧光粉样品的色坐标第72-73页
        4.3.6 变温发光性能第73-74页
    4.4 结论第74-76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件定义卫星网络的资源分配机制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体育用品品牌个性对在校大学生购买意愿影响研究--以安踏和李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