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思路 | 第15页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产业集聚的定义 | 第16-17页 |
2.2 产业集聚经典理论 | 第17-20页 |
2.2.1 马歇尔产业区理论 | 第17页 |
2.2.2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 第17-18页 |
2.2.3 佩鲁增长极理论 | 第18页 |
2.2.4 新产业区理论 | 第18-19页 |
2.2.5 克鲁格曼工业集聚理论 | 第19页 |
2.2.6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2.3.1 国外关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2 国内关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分析 | 第23-41页 |
3.1 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概况 | 第23-26页 |
3.1.1 内蒙古矿产资源 | 第23-24页 |
3.1.2 内蒙古劳动力现状 | 第24-26页 |
3.2 产业集聚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 第26-28页 |
3.2.1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效应 | 第26-27页 |
3.2.2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效应 | 第27-28页 |
3.3 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概况及集聚模式 | 第28-31页 |
3.3.1 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概况 | 第28-30页 |
3.3.2 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模式 | 第30-31页 |
3.4 产业集聚度量指标 | 第31-33页 |
3.4.1 行业集中度 | 第31页 |
3.4.2 区位基尼系数 | 第31-32页 |
3.4.3 EG指数 | 第32页 |
3.4.4 区位商 | 第32-33页 |
3.5 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 第33-41页 |
3.5.1 矿产资源行业划分 | 第33页 |
3.5.2 产业集聚度衡量方法选择 | 第33-34页 |
3.5.3 产业集聚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第四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 第41-49页 |
4.1 VAR模型简介 | 第41-42页 |
4.2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4.2.1 变量设定 | 第42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4.3 VAR模型实证分析 | 第43-49页 |
4.3.1 数据变化趋势 | 第43-44页 |
4.3.2 时间序列数据单位根检验 | 第44页 |
4.3.3 模型变量最佳滞后期的设定 | 第44页 |
4.3.4 VAR模型估计 | 第44-45页 |
4.3.5 稳定性检验 | 第45-46页 |
4.3.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6-47页 |
4.3.7 方差分解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3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1.1 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现状 | 第49页 |
5.1.2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结果 | 第4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5.2.1 针对产业经济集聚度不足 | 第49-50页 |
5.2.2 促进区域产业集聚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