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丽攀高速银江互通式立交匝道路堤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9页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17页
        1.2.1 滑坡的变形机制研究第14页
        1.2.2 滑坡稳定性研究方法第14-16页
        1.2.3 滑坡治理理论技术发展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滑坡区工程概况第19-23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自然地质条件第19-20页
        2.2.1 地理位置第19-20页
        2.2.2 气象及水文条件第20页
    2.3 银江互通式立交设计概况第20-22页
        2.3.1 概况第20页
        2.3.2 银江互通设计技术标准第20-22页
        2.3.3 线形设计第22页
        2.3.4 路基路面设计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滑坡区地质环境特征第23-28页
    3.1 概述第23页
    3.2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第23-27页
        3.2.1 地形地貌第23-24页
        3.2.2 地层岩性第24-25页
        3.2.3 地质构造第25-26页
        3.2.4 水文地质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第28-39页
    4.1 概述第28页
    4.2 滑坡发育特征第28-35页
        4.2.1 滑坡的变形特征第30-33页
        4.2.2 滑坡发育的空间形态特征第33-35页
    4.3 滑坡成因机理第35-37页
        4.3.1 滑坡形成内因第35页
        4.3.2 滑坡形成外因第35-37页
    4.4 滑坡演化过程分析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第39-55页
    5.1 滑坡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概述第39页
    5.2 极限平衡法滑坡稳定性分析第39-54页
        5.2.1 滑坡计算模型及工况第39-41页
        5.2.2 稳定性计算方法第41-42页
        5.2.3 计算参数选取第42-45页
        5.2.4 计算剖面选取第45-53页
        5.2.5 稳定性计算结果第53页
        5.2.6 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推力评价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滑坡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第55-67页
    6.1 概述第55页
    6.2 FlAC3D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第55-56页
        6.2.1 FLAC3D计算流程第55-56页
        6.2.2 FLAC3D本构模型第56页
    6.3 FLAC3D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6.4 模拟分析工况及参数选取第57-59页
    6.5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9-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滑坡治理方案研究第67-72页
    7.1 概述第67页
    7.2 滑坡工程治理方案设计第67-71页
        7.2.1 桩板墙方案第67-69页
        7.2.2 桥梁方案第69-71页
    7.3 治理方案比选第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色页岩氧化-酸蚀作用实验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矿产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