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我国能源消费碳足迹时空迁移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第12-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7页
    第一节 碳排放相关理论回顾第15-19页
        一、研究尺度第16-18页
        二、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第18-19页
        三、小结第19页
    第二节 碳足迹的相关理论回顾第19-27页
        一、碳足迹的内涵定义第19-20页
        二、主要研究成果第20-23页
        三、计量方法第23页
        四、碳足迹影响因素模型第23-26页
        五、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我国碳足迹时空迁移状况分析第27-37页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计算第27-28页
    第二节 能源消费碳足迹第28-30页
    第三节 我国碳足迹时间演化趋势分析第30-32页
        一、中国省域碳足迹情况分析第30-31页
        二、2003 年至2014年我国碳足迹变化强度分析第31-32页
    第四节 我国碳足迹空间分布分析第32-36页
        一、2014 年我国碳足迹分布情况第32-33页
        二、碳足迹主要年份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第33-36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我国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7-44页
    第一节 模型选取第37-38页
        一、建立影响因素模型第37页
        二、影响因子指标的选取第37-38页
    第二节 STIRPAT模型分析第38-40页
        一、检验多重共线性第38-39页
        二、修正多重共线性第39-40页
    第三节 基于EKC曲线的环境与经济关系简述第40-4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第44-46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44-45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5-46页
附表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气炮引射器引射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茶多酚染发工艺与染色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