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ZnO薄膜的电沉积及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2 太阳能电池的种类第11-13页
        1.2.1 硅基太阳能电池第11-12页
        1.2.2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第12页
        1.2.3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第12页
        1.2.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第12-13页
    1.3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第13-16页
        1.3.1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第13-14页
        1.3.2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1.3.3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ZnO纳米材料介绍第16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18页
    参考文献第18-21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1-29页
    2.1 实验用品第21-22页
        2.1.1 实验中用到的药品第21-22页
        2.1.2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设备及工具第22页
    2.2 制备ZnO纳米材料第22-24页
        2.2.1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ZnO纳米材料第22-23页
        2.2.2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材料第23-24页
    2.3 样品表征第24-25页
        2.3.1 XRD表征第24-25页
        2.3.2 SEM表征第25页
        2.3.3 紫外-可见-红外吸收光谱第25页
    2.4 光阳极制备及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过程第25-26页
        2.4.1 量子点敏化光阳极的制备第25-26页
        2.4.2 多硫电解液的制备第26页
        2.4.3 硫化铜对电极的制备第26页
        2.4.4 QDSC的组装第26页
    2.5 QDSC性能的测试第26-29页
        2.5.1 I-V测试第26-28页
        2.5.2 量子效率(IPCE )第28页
        2.5.3 电化学阻抗谱第28-29页
第三章 ZnO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第29-40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实验过程第29-30页
    3.3 结果讨论和分析第30-32页
        3.3.1 前驱液浓度的影响第30-31页
        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31-32页
    3.4 ZnO纳米球结构第32-35页
        3.4.1 前驱液浓度对ZnO纳米球的影响第32-33页
        3.4.2 ZnO棒组成的纳米球的生长过程第33-34页
        3.4.3 电沉积时间对ZnO纳米球的影响第34-35页
    3.5 对ZnO纳米片-纳米棒结构制备工艺的改进第35-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第四章 ZnO纳米片-纳米棒结构在QDSC中的应用第40-47页
    4.1 引言第40-41页
    4.2 QDSC的制作过程第41页
    4.3 结果及讨论第41-43页
    4.4 本章总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五章 SnO_2/TiO_2复合薄膜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47-59页
    5.1 引言第47-48页
    5.2 实验过程第48-49页
        5.2.1 电沉积ZnO纳米片第48页
        5.2.2 制备SnO_2多孔纳米片第48-49页
        5.2.3 制备SnO_2/TiO_2杂化薄膜第49页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9-55页
        5.3.1 材料的XRD图谱第49-50页
        5.3.2 制得的样品的SEM图像第50-51页
        5.3.3 样品的面元素分析第51-52页
        5.3.4 QDSC的性能表征第52-55页
    5.4 本章总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2页
    6.1 总结第59-60页
    6.2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第60-6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电滑环接触材料加速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下一篇:非肼溶液法制备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