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氏“尿三针”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中医对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1.1 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1.1.2 病因病机 | 第12-14页 |
1.1.3 治疗方法 | 第14-18页 |
1.2 现代医学对术后尿潴留的研究 | 第18-20页 |
1.2.1 排尿运动的生理机制 | 第18-19页 |
1.2.2 术后尿潴留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9页 |
1.2.3 现代医学对术后尿潴留的治疗方法 | 第19-20页 |
1.3 评述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3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2.1.2 诊断标准 | 第21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2.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21-22页 |
2.2 随机分组方法 | 第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3.2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2.3.3 疗程 | 第23页 |
2.4 注意事项及处理 | 第23页 |
2.5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 第23-24页 |
2.5.1 一般情况 | 第23页 |
2.5.2 排尿情况 | 第23页 |
2.5.3 病情程度 | 第23-24页 |
2.5.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2.5.5 安全性检测 | 第24页 |
2.6 统计方法 | 第24页 |
2.7 研究结果 | 第24-31页 |
2.7.1 一般临床研究资料分析 | 第24-27页 |
2.7.2 治疗后疗效评价 | 第27-30页 |
2.7.3 不良反应情况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1-35页 |
3.1 术后尿潴留的现代医学病因讨论 | 第31页 |
3.2 术后尿潴留的中医病因讨论 | 第31-33页 |
3.2.1 湿热下注,膀胱失司 | 第31页 |
3.2.2 燥邪伤津,津液失布 | 第31-32页 |
3.2.3 寒邪伤阳,小便不利 | 第32页 |
3.2.4 上窍壅闭,下窍不通 | 第32页 |
3.2.5 肝气郁结,津液输布失常 | 第32页 |
3.2.6 饮食失宜 | 第32页 |
3.2.7 脾虚失运,小便不利 | 第32-33页 |
3.2.8 肾气虚衰,气化无权 | 第33页 |
3.3 靳氏“尿三针”治疗依据 | 第33-34页 |
3.4 结果评价与分析 | 第34页 |
3.5 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