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碳类材料/TiO_2复合物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 | 第10-15页 |
1.2.1 活性炭/TiO_2复合物 | 第10-11页 |
1.2.2 碳纳米管/TiO_2复合物 | 第11-13页 |
1.2.3 石墨烯/TiO_2化合物 | 第13-14页 |
1.2.4 石墨/TiO_2复合物 | 第14-15页 |
1.3 TiO_2光催化剂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TiO_2光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 第15-16页 |
1.3.2 TiO_2光催化剂固定化方法 | 第16-17页 |
1.3.3 TiO_2光催化剂固定化技术展望 | 第17-18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0-21页 |
2.1.2 实验仪器与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2 技术路线图 | 第22页 |
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2-25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22-23页 |
2.3.2 拉曼光谱(Raman) | 第23页 |
2.3.3 N2物理吸附-脱附(BET) | 第23-24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4页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4页 |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4-25页 |
2.3.7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第25页 |
2.3.8 表面光电压谱(SPS) | 第25页 |
2.4 光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 | 第25-29页 |
2.4.1 模型污染物的选择 | 第25-26页 |
2.4.2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6-29页 |
第3章 石墨/TiO_2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29-54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石墨/TiO_2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30-32页 |
3.3 最佳石墨/TiO_2光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选 | 第32-35页 |
3.3.1 石墨添加量 | 第32-34页 |
3.3.2 焙烧温度 | 第34-35页 |
3.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50页 |
3.4.1 晶相结构分析 | 第35-40页 |
3.4.2 组成元素分析 | 第40-44页 |
3.4.3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4-46页 |
3.4.4 光电特性分析 | 第46-50页 |
3.5 石墨/TiO_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 第50-51页 |
3.6 石墨/TiO_2光催化剂催化机制分析 | 第51-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石墨/TiO_2催化剂固定、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54-7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58页 |
4.2.1 制备方法 | 第54-56页 |
4.2.2 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56-58页 |
4.3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的表征 | 第58-62页 |
4.3.1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的XPS表征 | 第58-59页 |
4.3.2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的SEM表征 | 第59-62页 |
4.3.3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的UV-vis DRS表征 | 第62页 |
4.4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2-69页 |
4.4.1 吸附性能 | 第63-64页 |
4.4.2 光催化性能 | 第64-65页 |
4.4.3 光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 第65-69页 |
4.5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使用寿命研究 | 第69-70页 |
4.6 两种固定型催化剂光催化降解阿司匹林的研究 | 第70-74页 |
4.6.1 光催化降解阿司匹林效果 | 第70-72页 |
4.6.2 光催化降解阿司匹林动力学 | 第72-7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