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太宗后妃之来源与宫廷生活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0.1 概念界定 | 第9页 |
| 0.2 清太祖、太宗时期后妃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0.3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 0.4 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 1 清太祖后妃的来源与构成 | 第13-25页 |
| 1.1 来自建州部的后妃 | 第14-17页 |
| 1.1.1 清太祖统一建州诸部 | 第14-15页 |
| 1.1.2 结发之妻 | 第15页 |
| 1.1.3 统一建州过程中所纳后妃 | 第15-17页 |
| 1.2 来自海西四部的后妃 | 第17-22页 |
| 1.2.1 清太祖统一海西四部 | 第18-19页 |
| 1.2.2 哈达部的侧妃纳喇氏 | 第19页 |
| 1.2.3 叶赫部的孝慈高皇后与侧妃叶赫纳喇氏 | 第19-21页 |
| 1.2.4 乌拉部的大妃乌喇那拉氏 | 第21-22页 |
| 1.3 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两位侧妃 | 第22-23页 |
| 1.3.1 太祖与蒙古科尔沁部联盟 | 第23页 |
| 1.3.2 两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 | 第23页 |
| 1.4 太祖后妃的构成 | 第23-25页 |
| 2 清太宗后妃的来源与构成 | 第25-38页 |
| 2.1 五大臣之一额亦都之女元妃钮祜禄氏 | 第25-26页 |
| 2.2 乌拉部贝勒之女继妃乌喇那拉氏 | 第26页 |
| 2.3 太宗称帝,敕封五宫皆为蒙古女子 | 第26-33页 |
| 2.3.1 科尔沁姑侄三人同为太宗后妃 | 第27-32页 |
| 2.3.2 纳林丹汗二福晋为淑妃、贵妃 | 第32-33页 |
| 2.4 其他嫔妃 | 第33-36页 |
| 2.5 太宗后妃的构成 | 第36-38页 |
| 3 后妃的宫廷生活 | 第38-50页 |
| 3.1 抚育子女 | 第38-41页 |
| 3.2 迎送宾客 | 第41-44页 |
| 3.2.1 迎送外族贵宾 | 第41-42页 |
| 3.2.2 迎送送亲之人 | 第42-43页 |
| 3.2.3 迎送姻亲 | 第43-44页 |
| 3.3 参加宴席 | 第44-48页 |
| 3.3.1 节日宴 | 第44-45页 |
| 3.3.2 待宾宴 | 第45-46页 |
| 3.3.3 家宴 | 第46-47页 |
| 3.3.4 婚宴 | 第47-48页 |
| 3.4 伴驾行围与观看冰嬉 | 第48-50页 |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