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三、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章程的关系辨析 | 第19-22页 |
(一) 现代大学制度的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二)大学章程的特点分析 | 第20页 |
(三) 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章程的关系辨析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现代大学制度下中美大学章程的发展历程 | 第22-30页 |
一、现代大学制度下中国大学章程的发展过程 | 第22-25页 |
(一)萌芽孕育期(1898年-1911年) | 第22页 |
(二)初步成型期(1911年-1949年) | 第22-23页 |
(三)转折改革期(1949年-1978年) | 第23页 |
(四)逐步完善期(1978年至今) | 第23-24页 |
(五)中国大学章程发展变化的系统分析 | 第24页 |
(六)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因大学章程变更的变化分析 | 第24-25页 |
二、现代大学制度下美国大学章程的发展过程 | 第25-28页 |
(一)移植初创期 (17世纪中期-18世纪末) | 第25-26页 |
(二)继续发展期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 第26页 |
(三)完善提升期 (19世纪中期至今) | 第26页 |
(四)美国大学章程发展历史的系统总结 | 第26-27页 |
(五)美国现代大学制度随大学章程变更的变化分析 | 第27-28页 |
三、现代大学制度下中美大学章程的发展过程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一)两国大学章程的发展都具有相似的的过程 | 第28页 |
(二) 中美大学章程具有不同发展轨迹 | 第28-29页 |
(三)大学章程的变化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现代大学制度下中美大学章程的对比分析 | 第30-40页 |
一、中美两国社会背景的比较 | 第30-31页 |
(一)美国的社会背景 | 第30页 |
(二)中国的社会背景 | 第30页 |
(三)中美两国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二、中美制定大学章程目标原则的比较 | 第31-33页 |
(一)美国制定大学章程的目标原则 | 第31-32页 |
(二)中国制定大学章程的目标原则 | 第32页 |
(三)中美制定大学章程目标原则的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三、中美大学章程要素比较 | 第33-34页 |
(一)美国大学章程的要素 | 第33页 |
(二)中国大学章程的要素 | 第33-34页 |
(三)中美大学章程要素的对比分析 | 第34页 |
四、中美大学章程内容的比较 | 第34-36页 |
(一)美国大学章程的内容 | 第34-35页 |
(二)中国大学章程的内容 | 第35页 |
(三)中美大学章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五、中美大学章程执行力的比较 | 第36-37页 |
(一)美国大学章程的执行力 | 第36页 |
(二)中国大学章程的执行力 | 第36-37页 |
(三)中美大学章程执行力的对比分析 | 第37页 |
六、中美大学章程实施效果及作用的比较 | 第37-38页 |
(一)美国大学章程的实施效果及作用 | 第37-38页 |
(二)中国大学章程的实施效果及作用 | 第38页 |
(三)中美大学章程实施效果及作用的对比分析 | 第38页 |
七、中美大学章程对比分析的系统总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现代大学制度下构建我国大学章程的对策与建议 | 第40-43页 |
一、明确我国大学章程的作用 | 第40页 |
二、确立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 | 第40-41页 |
三、完善我国大学章程的文本内容 | 第41-42页 |
四、引导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