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汽车碰撞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外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外考虑冲压成形影响的碰撞仿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冲压成形的碰撞仿真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碰撞动力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 碰撞分析有限元理论 | 第19-22页 |
2.2.1 碰撞分析常用的材料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单元类型 | 第20-21页 |
2.2.3 接触处理和沙漏控制 | 第21-22页 |
2.2.4 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22页 |
2.3 冲压成形及网格映射理论 | 第22-26页 |
2.3.1 冲压工艺对零件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一步逆成形有限元法 | 第23-24页 |
2.3.3 网格映射理论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考虑冲压成形影响的仿真结果有效性验证 | 第27-35页 |
3.1 防撞梁冲压成形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3.2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 | 第30-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防撞梁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 第35-48页 |
4.1 优化方案描述 | 第35-36页 |
4.2 正交试验优化 | 第36-40页 |
4.2.1 试验参数的确定 | 第37页 |
4.2.2 因子和水平的确定 | 第37页 |
4.2.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4.2.4 极差分析法 | 第39-40页 |
4.3 响应面法优化 | 第40-47页 |
4.3.1 响应面法介绍 | 第40-42页 |
4.3.2 防撞梁响应面法优化问题描述 | 第42-43页 |
4.3.3 实验设计和样本仿真 | 第43-45页 |
4.3.4 防撞梁的粒子群算法多目标优化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考虑成形结果的防撞梁碰撞仿真 | 第48-60页 |
5.1 防撞梁的冲压成形性能 | 第48-50页 |
5.2 防撞梁网格映射分析 | 第50-51页 |
5.3 考虑冲压成形影响的保险杠系统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5.4 考虑冲压成形影响的整车碰撞性能对比分析 | 第53-59页 |
5.4.1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5.4.2 正面 100%刚性壁碰撞 | 第54-57页 |
5.4.3 正面 40%可变形壁障偏置碰撞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