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H2S产物为单质硫的生物滴滤塔填料选择及工艺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H_2S的概述 | 第8-10页 |
1.2.1 H_2S气体的来源与危害 | 第8-9页 |
1.2.2 含硫恶臭气体的限制标准 | 第9-10页 |
1.3 含硫恶臭气体的处理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物理法 | 第10页 |
1.3.2 化学法 | 第10页 |
1.3.3 等离子体技术 | 第10-11页 |
1.3.4 生物脱臭法 | 第11页 |
1.4 生物法处理含H_2S恶臭的工艺及现状 | 第11-16页 |
1.4.1 常用的生物法脱含H_2S恶臭工艺 | 第11-14页 |
1.4.2 填料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4.3 工艺条件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4 反应动力学进展 | 第15-16页 |
1.5 生物脱硫的同时回收硫资源的现状 | 第16-17页 |
1.5.1 我国硫资源的现状 | 第16页 |
1.5.2 生物脱硫同时回收硫磺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6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2.1 脱硫菌种的培养 | 第18-19页 |
2.2 生物滴滤塔净化H_2S的实验 | 第19-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2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20-21页 |
2.2.3 填料的评价参数及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2.4 循环液配方 | 第22页 |
2.2.5 实验方法及技术指标 | 第22-24页 |
2.2.6 分析方法 | 第24-28页 |
第3章 生物滴滤塔填料的选择 | 第28-36页 |
3.1 反应器启动 | 第28-30页 |
3.2 生物滴滤塔的填料的选择 | 第30-35页 |
3.2.1 进口H_2S浓度 | 第30-32页 |
3.2.2 生物滴滤塔填料对脱硫产物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3 菌种在碳化硅填料上的表面成膜特性分析 | 第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生物滴滤塔去除硫化氢研究 | 第36-42页 |
4.1 气体停留时间 | 第36-37页 |
4.2 循环液pH值 | 第37-38页 |
4.3 液气比 | 第38-39页 |
4.4 温度 | 第39页 |
4.5 代谢产物的生成量 | 第39-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响应曲面条件优化 | 第42-52页 |
5.1 响应曲面法 | 第42页 |
5.2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5.3 模型的拟合及精确性分析 | 第43-46页 |
5.4 三维响应曲面图分析 | 第46-49页 |
5.5 优化最佳因素及验证 | 第49-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