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用于CO低温氧化的助剂促进型钴基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21页
    1.1 CO氧化反应研究背景第8页
    1.2 CO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第8-10页
    1.3 CO氧化催化剂研究第10-15页
        1.3.1 贵金属催化剂第10-13页
        1.3.2 非贵金属催化剂类型第13页
        1.3.3 Co催化剂第13-15页
    1.4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15-19页
        1.4.1 共沉淀法第15-16页
        1.4.2 水热法第16-17页
        1.4.3 溶胶-凝胶法第17页
        1.4.4 浸渍法第17-18页
        1.4.5 固相法第18页
        1.4.6 自燃烧法第18-19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1.5.1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19-20页
        1.5.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5.3 研究重点第20-21页
第2章 CO低温氧化实验部分及分析方法第21-26页
    2.1 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1-22页
        2.1.1 原料试剂第21-22页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2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2页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2-24页
        2.3.1 催化剂评价装置及实验条件第22页
        2.3.2 催化剂评价流程第22-24页
    2.4 催化剂表征第24-26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第24页
        2.4.2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定(BET)第24页
        2.4.3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24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4-25页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5页
        2.4.6 CO吸脱附性能测试(CO-TPD)第25页
        2.4.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第25页
        2.4.8 H_2-TPD第25-26页
第3章 甲酸改性Co_3O_4-CeO_2催化剂活性研究第26-38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甲酸改性Co_3O_4-CeO_2催化剂的制备第27-28页
        3.2.1 Co_3O_4的制备第27页
        3.2.2 Co_3O_4-CeO_2的制备第27页
        3.2.3 甲酸改性Co_3O_4-CeO_2催化剂的制备第27页
        3.2.4 一锅法制备Co_3O_4-CeO_2-0.5第27-28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8-30页
        3.3.1 催化剂活性测试第28-29页
        3.3.2 稳定性测试第29页
        3.3.3 制备方法对活性的影响第29-30页
    3.4 催化剂性能表征第30-37页
        3.4.1 XRD表征第30-31页
        3.4.2 TEM表征第31页
        3.4.3 ICP-AES表征第31-32页
        3.4.4 N_2的物理吸脱附实验第32-33页
        3.4.5 H_2-TPR表征第33-34页
        3.4.6 XPS表征第34-35页
        3.4.7 CO-TPD第35页
        3.4.8 H_2-TPD表征第35-36页
        3.4.9 讨论部分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Co_3O_4-Fe_3O_4/In_2O_3催化剂制备及活性研究第38-51页
    4.1 引言第38-39页
    4.2 Co_3O_4-Fe_3O_4/In_2O_3催化剂的制备第39-40页
        4.2.1 Co_3O_4-Fe_3O_4的制备第39页
        4.2.2 Co_3O_4-Fe_3O_4/In_2O_3的制备第39页
        4.2.3 一锅法制备Co_3O_4-Fe_3O_4/In_2O_3-4第39-40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42页
        4.3.1 CO低温氧化反应活性测试结果第40-41页
        4.3.2 制备方法对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4.4 催化剂表征第42-49页
        4.4.1 XRD表征第42-44页
        4.4.2 N_2物理吸附实验第44-45页
        4.4.3 H_2-TPR表征第45-46页
        4.4.4 CO-TPD表征第46-47页
        4.4.5 ICP-AES第47页
        4.4.6 XPS表征第47-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机模拟不对称铀酰-Salophen配合物分子识别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稀土元素Gd掺杂TiO2薄膜结构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