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方法与目的 | 第13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24页 |
| 一、马克思自然观及理论渊源 | 第14-20页 |
| (一) 马克思的自然观 | 第14-17页 |
| (二) 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渊源 | 第17-20页 |
|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论自然界的属性 | 第24-30页 |
| 一、自然界的先在性 | 第24-26页 |
| (一) 自然界先在性的内容与含义 | 第24-25页 |
| (二) 实践角度理解自然界的先在性 | 第25-26页 |
| 二、自然界是入的无机的身体 | 第26-27页 |
| 三、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 第27页 |
| 四、自然界的历史性 | 第27-28页 |
| 五、自然界的社会性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意义 | 第30-38页 |
|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意义 | 第30-32页 |
| (一) 马克思自然观与"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 | 第30-32页 |
| (二) 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 第32页 |
| 二、马克思自然观对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 第32-38页 |
| (一) 马克思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 第32-34页 |
| (二) 马克思自然观对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 第34-35页 |
| (三)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35-38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38页 |
| 二、研究展望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