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桔梗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基本情况 | 第11页 |
·桔梗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营养价值 | 第12页 |
·药理作用 | 第12页 |
·桔梗生物学特性、规范化生产技术及品质比较研究 | 第12-15页 |
·桔梗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桔梗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桔梗品质化学评价方法及不同产地、种质桔梗品质比较 | 第14-15页 |
·桔梗品种选育研究 | 第15-16页 |
·雄性不育系应用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配合力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2. 实验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实验的目的 | 第20-21页 |
·实验的意义 | 第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桔梗不同组合杂种一代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 第21-25页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4页 |
·生育期调查 | 第21页 |
·形态性状调查 | 第21-22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2页 |
·农艺性状的表现及分析 | 第22页 |
·品质性状测定 | 第22-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桔梗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5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桔梗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25-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6页 |
·桔梗不同组合杂种一代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 第26-38页 |
·生育期比较 | 第26页 |
·杂种一代的茎叶花形态特征及遗传表现 | 第26-27页 |
·桔梗18 个杂交组合中各农艺性状的表现 | 第27-30页 |
·桔梗农艺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 | 第30-33页 |
·桔梗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 第33-35页 |
·桔梗10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根鲜重的回归分析 | 第35-36页 |
·桔梗10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鲜重的通径分析 | 第36-37页 |
·桔梗品质性状比较 | 第37页 |
·三个鉴定品种的6 种单体皂苷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桔梗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38-41页 |
·亲本性状评价 | 第38-39页 |
·各组合杂种优势表现 | 第39-41页 |
·地上部性状杂种优势 | 第39页 |
·根部性状杂种优势 | 第39-41页 |
·桔梗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41-46页 |
·亲本及杂交组合农艺性状方差分析与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41-43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43-46页 |
·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43页 |
·特殊配合力分析 | 第43-44页 |
·遗传力分析 | 第44-46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6-50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桔梗不同组合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 第46页 |
·桔梗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46-47页 |
·桔梗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桔梗不同组合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 第48-49页 |
·桔梗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49页 |
·桔梗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