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下的低碳经济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3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总体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低碳经济相关主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6-24页 |
2.1 低碳经济下相关主体的确定 | 第16-17页 |
2.2 我国多元主体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17-20页 |
2.2.1 我国政府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17-18页 |
2.2.2 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 第18-20页 |
2.2.3 公众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 第20页 |
2.3 低碳经济相关主体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3页 |
2.3.1 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3.2 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3.3 公众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低碳经济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 第24-38页 |
3.1 方法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3.1.1 经典博弈论 | 第24-25页 |
3.1.2 激励相容原理 | 第25页 |
3.2 低碳经济相关主体地位与目标指向 | 第25-27页 |
3.2.1 政府 | 第25-26页 |
3.2.2 企业 | 第26页 |
3.2.3 公众 | 第26页 |
3.2.4 非营利组织 | 第26-27页 |
3.3 政府与企业的二元静态博弈分析 | 第27-29页 |
3.4 政府、企业公众的三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第29-31页 |
3.4.1 政府不参与时企业与公众的博弈分析 | 第30页 |
3.4.2 政府参与下企业与公众的博弈分析 | 第30-31页 |
3.5 演化博弈分析 | 第31-37页 |
3.5.1 政府-企业演化博弈模型 | 第32-34页 |
3.5.2 企业-公众演化博弈模型 | 第34-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低碳经济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分析 | 第38-47页 |
4.1 利益分配理论基础 | 第38-40页 |
4.1.1 利益分配的重要性 | 第38页 |
4.1.2 利益分配的原则: | 第38-39页 |
4.1.3 低碳经济系统构建 | 第39-40页 |
4.2 基于修正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 | 第40-44页 |
4.2.1 shapley值法 | 第40-41页 |
4.2.2 修正shapley值 | 第41-43页 |
4.2.3 基于AHP的权重确定 | 第43-44页 |
4.3 基于TOPSIS法计算利益分配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政府调节低碳相关主体利益分配解决方案 | 第47-53页 |
5.1 各主体间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 第47页 |
5.2 政府调节企业低碳经济利益方案 | 第47-48页 |
5.3 政府调节公众低碳经济利益方案 | 第48-49页 |
5.4 政府调节低碳经济的工具 | 第49-52页 |
5.4.1 政策工具 | 第49-50页 |
5.4.2 市场工具 | 第50-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