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G-四链体DNA小分子荧光配体研究进展 | 第14-31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G-四链体DNA的结构特点 | 第14-16页 |
1.3 G-四链体DNA的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 | 第16-18页 |
1.4 小分子配体与G四链体DNA作用模式 | 第18-19页 |
1.5 小分子配体与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5.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9页 |
1.5.2 荧光光谱法 | 第19-20页 |
1.5.3 圆二色谱法 | 第20页 |
1.5.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 | 第20页 |
1.5.5 凝胶阻滞实验 | 第20-21页 |
1.6 以G-四链体DNA为靶点的荧光配体研究进展 | 第21-30页 |
1.6.1 引言 | 第21-22页 |
1.6.2 苯并呋喃喹啉类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 | 第22-23页 |
1.6.3 Isaindigotone类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 | 第23-26页 |
1.6.4 咔唑类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 | 第26-27页 |
1.6.5 卟啉类衍生物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 | 第27-28页 |
1.6.6 大环类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 | 第28页 |
1.6.7 金属配合物类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 | 第28-30页 |
1.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苯并噻唑取代苯并呋喃喹啉衍生物设计与合成 | 第31-47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苯并噻唑取代苯并呋喃喹啉衍生物的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2.3 苯并噻唑取代苯并呋喃喹啉衍生物的合成路线优化 | 第32-34页 |
2.3.1 芳香母核的合成路线 | 第32-33页 |
2.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33-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2.4.1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优化 | 第34-35页 |
2.4.2 关键中间体以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35-38页 |
2.4.3 衍生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 | 第38-40页 |
2.4.4 衍生物的溶解状态以及溶解度实验 | 第40-41页 |
2.5 实验部分 | 第41-47页 |
2.5.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1-42页 |
2.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2-47页 |
第三章 衍生物作为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的检测应用 | 第47-62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衍生物检测不同体系中的G-四链体DNA | 第47-51页 |
3.2.1 溶液体系 | 第47-48页 |
3.2.2 凝胶体系 | 第48-49页 |
3.2.3 细胞体系 | 第49-51页 |
3.3 衍生物作为G-四链体DNA荧光配体的灵敏度研究 | 第51-56页 |
3.3.1 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3.4 衍生物与G-四链体DNA结合后的荧光量子产率 | 第56-58页 |
3.4.1 引言 | 第56页 |
3.4.2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3.5 实验部分 | 第58-62页 |
3.5.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8-59页 |
3.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9-62页 |
第四章 衍生物与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62-77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紫外光谱法研究衍生物与G-四链体的作用模式 | 第62-66页 |
4.2.1 引言 | 第62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4.3 荧光光谱研究衍生物对G-四链体DNA的荧光响应 | 第66-68页 |
4.3.1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4.4 衍生物与G-四链体结合能力研究 | 第68-70页 |
4.4.1 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4.5 FRET研究衍生物稳定G-四链体DNA的能力 | 第70-73页 |
4.5.1 引言 | 第70-71页 |
4.5.2 结果与讨论 | 第71-73页 |
4.6 CD光谱法研究衍生物与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 | 第73-74页 |
4.6.1 引言 | 第73页 |
4.6.2 结果与讨论 | 第73-74页 |
4.7 实验部分 | 第74-77页 |
4.7.1 仪器与试剂 | 第74页 |
4.7.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74-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附录 | 第87-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