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政府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测评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3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 | 第22-26页 |
3.1 测评模型的变量选取及关系假设 | 第22-24页 |
3.1.1 潜在变量的选取 | 第22-23页 |
3.1.2 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 第23-24页 |
3.1.3 可测变量的建立 | 第24页 |
3.2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指数模型特征说明 | 第24-25页 |
3.3 满意度测评方法选择 | 第25-26页 |
4 问卷设计 | 第26-30页 |
4.1 调查问卷初步设计 | 第26页 |
4.2 专家咨询会 | 第26-30页 |
5 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 第30-40页 |
5.1 实证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30页 |
5.1.1 研究背景 | 第30页 |
5.1.2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5.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0-32页 |
5.2.1 调查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样本分析 | 第30-31页 |
5.2.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1-32页 |
5.3 模型验证结果及分析 | 第32-40页 |
5.3.1 初始模型验证 | 第32-34页 |
5.3.2 模型修正 | 第34-36页 |
5.3.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5.3.4 食品监管工作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指数的测量 | 第37-40页 |
6 讨论与建议 | 第40-45页 |
6.1 讨论 | 第40-42页 |
6.1.1. 假设检验结果 | 第40页 |
6.1.2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的讨论 | 第40-41页 |
6.1.3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指数模型实证研究的讨论 | 第41-42页 |
6.2 建议 | 第42-45页 |
6.2.1 加强食品监管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监管工作质量 | 第42页 |
6.2.2 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 | 第42-43页 |
6.2.3 注重食品安全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咨询指导 | 第43页 |
6.2.4 建立科学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 第43-44页 |
6.2.5 注重满意度测评结果的运用 | 第44页 |
6.2.6 建立相应的绩效外部评价的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7.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5页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5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