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12-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1. 创新点 | 第16页 |
2. 不足 | 第16-17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概述 | 第17-20页 |
(一)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 政府信息 | 第17-18页 |
2. 政府信息公开 | 第18页 |
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18-19页 |
(二)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 政府信息公开的政治学理论基础——人民主权 | 第19页 |
2.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学理论基础——知情权 | 第19页 |
3. 政府信息公开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信息不对称 | 第19-20页 |
二、内蒙古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及问题 | 第20-30页 |
(一) 内蒙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20-27页 |
1. 内蒙古政府信息公开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2. 主动公开情况 | 第21-25页 |
3. 依申请公开情况 | 第25-26页 |
4.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举报情况 | 第26-27页 |
(二) 内蒙古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1. 公开范围方面的问题 | 第27页 |
2. 公开方式方面的问题 | 第27-28页 |
3. 公开程序方面的问题 | 第28-29页 |
4. 监督保障方面的问题 | 第29-30页 |
三、内蒙古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一) 共性原因 | 第30-31页 |
1. 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 第30页 |
2. 法治方面的原因 | 第30-31页 |
3. 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 第31页 |
(二) 特殊原因 | 第31-32页 |
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 第31页 |
2. 地方性法规和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31-32页 |
四、完善内蒙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32-38页 |
(一) 创新工作模式 | 第32页 |
1. 实施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网络互联 | 第32页 |
2. 实施职能部门与法制、信访等监督部门的网络互联 | 第32页 |
3. 实施行政机关与上下级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 | 第32页 |
(二) 界定公开范围 | 第32-33页 |
(三) 拓宽公开渠道 | 第33-34页 |
1. 完善职能部门公告制度 | 第33页 |
2. 在盟市、旗县建立政府公报制度 | 第33-34页 |
3. 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34页 |
4. 建立前置公开制度 | 第34页 |
(四) 完善公开程序 | 第34-37页 |
1. 完善主动公开程序 | 第34-35页 |
2. 完善依申请公开程序 | 第35-36页 |
3. 完善保密审查环节 | 第36页 |
4. 完善救济程序 | 第36-37页 |
(五) 强化监督保障 | 第37-38页 |
1. 强化内部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 | 第37页 |
2. 完善外部监督,实施行政司法监督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