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2.1 新时代的内涵 | 第17页 |
2.2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内涵 | 第17-19页 |
2.2.1 创新 | 第17-18页 |
2.2.2 创新能力 | 第18页 |
2.2.3 研究生创新能力 | 第18-19页 |
2.2.4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 第19页 |
2.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内含及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3.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内含 | 第19-21页 |
2.3.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4 马克思主义创新观 | 第22-26页 |
2.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新观 | 第22-23页 |
2.4.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观 | 第23-26页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分析 | 第26-36页 |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26-27页 |
3.1.1 问卷及访谈设计 | 第26页 |
3.1.2 数据统计 | 第26页 |
3.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26-27页 |
3.1.4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7页 |
3.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 第27-34页 |
3.2.1 创新能力认知有待提升 | 第27-28页 |
3.2.2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不高 | 第28-29页 |
3.2.3 理论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 第29-31页 |
3.2.4 实践运用能力有待培养 | 第31-33页 |
3.2.5 社会洞察能力有待提高 | 第33-34页 |
3.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 第34-36页 |
3.3.1 研究生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要环节和影响因素有较好认识 | 第34-35页 |
3.3.2 高校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 第35-36页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4.1 自身因素 | 第36-38页 |
4.1.1 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 第36页 |
4.1.2 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 第36-37页 |
4.1.3 创新实践参与不够 | 第37-38页 |
4.2 学校因素 | 第38-41页 |
4.2.1 高校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重视不够 | 第38-39页 |
4.2.2 高校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 | 第39-40页 |
4.2.3 导师培养指导有待加强 | 第40页 |
4.2.4 创新环境建设有待优化 | 第40-41页 |
4.3 社会因素 | 第41-44页 |
4.3.1 社会舆论氛围不够浓厚 | 第41-42页 |
4.3.2 社会参与机制有待优化 | 第42-44页 |
第5章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探析 | 第44-54页 |
5.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 第44-46页 |
5.1.1 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定力 | 第44-45页 |
5.1.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创新意识 | 第45页 |
5.1.3 加强国际国内形势教育,提高社会洞察力 | 第45-46页 |
5.2 注重自身积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 | 第46-49页 |
5.2.1 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 第46-47页 |
5.2.2 完善知识结构,奠定理论创新基础 | 第47-48页 |
5.2.3 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 第48-49页 |
5.3 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 第49-51页 |
5.3.1 合理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完善培养过程 | 第49页 |
5.3.2 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5.3.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指导作用 | 第50-51页 |
5.3.4 加强校园科研环境建设,营造创新氛围 | 第51页 |
5.4 社会广泛参与,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 第51-54页 |
5.4.1 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 第51-52页 |
5.4.2 优化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参与机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一 | 第58-61页 |
附录二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