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农业类上市公司 | 第21页 |
2.1.2 企业经营效率 | 第21-22页 |
2.1.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效率概念 | 第22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2.2.1 古典经济学效率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新古典经济效率理论 | 第23页 |
2.2.3 X效率理论 | 第23-24页 |
2.2.4 技术效率理论 | 第24页 |
2.3 效率评价方法 | 第24-30页 |
2.3.1 参数法 | 第24-25页 |
2.3.2 非参数法 | 第25-30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 第30-38页 |
3.1 公司数量少,上市时间波动大 | 第30-31页 |
3.2 地域分布广,子行业发展不均衡 | 第31-32页 |
3.3 非农化经营现象普遍 | 第32-34页 |
3.4 经营业绩偏低,两极分化明显 | 第34-35页 |
3.5 总体规模小,资产规模差距逐渐扩大 | 第35-36页 |
3.6 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品少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 | 第38-54页 |
4.1 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过程 | 第38-39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4.1.2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第39页 |
4.2 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 第39-54页 |
4.2.1 基于DEA传统模型的经营效率评价分析 | 第39-48页 |
4.2.2 基础SE-DEA模型的经营效率评价分析 | 第48-54页 |
第五章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第54-60页 |
5.1 变量选取 | 第54-55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55页 |
5.3 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 第55-56页 |
5.4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6-60页 |
5.4.1 变量的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5.4.2 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 | 第57-6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0-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1-65页 |
6.2.1 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 第61页 |
6.2.2 制定合理和灵活的农业补贴政策 | 第61-62页 |
6.2.3 规范公司上市,监督资金投向 | 第62页 |
6.2.4 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规模经济水平 | 第62-63页 |
6.2.5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 第63页 |
6.2.6 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精益生产 | 第63页 |
6.2.7 调整股权比例,优化股权结构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81页 |
附录一:农业类上市公司一览表 | 第72-74页 |
附录二:2009-2013年各年原始数据表 | 第74-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