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络合萃取回收制药废水中6-APA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6-APA简介 | 第10-14页 |
1.1.1 6-APA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1.1.2 6-APA生产方法 | 第11页 |
1.1.3 6-APA用途 | 第11-12页 |
1.1.4 6-APA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1.5 6-APA废液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1.2 络合萃取技术简介 | 第14-18页 |
1.2.1 络合萃取原理 | 第15-16页 |
1.2.2 络合萃取特点 | 第16页 |
1.2.3 络合萃取应用 | 第16页 |
1.2.4 Aliquat 336 的优点 | 第16-18页 |
1.3 萃取塔简介 | 第18-20页 |
1.3.1 萃取设备分类 | 第18-19页 |
1.3.2 填料萃取塔特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2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6-APA的络合萃取 | 第22-40页 |
2.1 6-APA络合萃取机理 | 第22-24页 |
2.2 6-APA络合萃取实验方案 | 第24-2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3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2.2.4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38页 |
2.3.1 萃取平衡条件 | 第27-32页 |
2.3.2 共萃效应分析 | 第32-35页 |
2.3.3 6-APA反萃过程 | 第35-36页 |
2.3.4 多级萃取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2.3.5 多级反萃结果及分析 | 第37-38页 |
2.3.6 络合萃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研究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填料萃取塔回收 6-APA的实验研究 | 第40-49页 |
3.1 概述 | 第40页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3 工艺流程简介 | 第41页 |
3.4 实验步骤 | 第41-43页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3.5.1 填料类型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2 萃取流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3 操作流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4 萃余相中的氯仿残留 | 第46页 |
3.5.5 填料塔反萃操作研究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填料萃取塔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分析 | 第49-65页 |
4.1 概述 | 第49-50页 |
4.2 填料萃取的流体力学分析 | 第50-57页 |
4.2.1 液滴直径 | 第50页 |
4.2.2 分散相存留分数 | 第50-51页 |
4.2.3 液泛速度 | 第51-52页 |
4.2.4 滑动速度 | 第52-53页 |
4.2.5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4.3 填料萃取塔的传质性能分析 | 第57-63页 |
4.3.1 液滴内外分传质系数k_d、k_c | 第58-60页 |
4.3.2 总传质系数K_(od) | 第60-61页 |
4.3.3 传质单元高度 | 第61-62页 |
4.3.4 传质单元数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主要创新点和展望 | 第66-67页 |
5.2.1 主要创新点 | 第66页 |
5.2.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符号说明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