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导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1 国际背景第8页
        1.1.2 国内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架构第13-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23页
    2.1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相关概念界定第15-19页
        2.1.1 互联网时代的定义与特征第15-16页
        2.1.2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与特征第16-18页
        2.1.3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第18-19页
    2.2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理论基础第19-23页
        2.2.1 网络生态学理论第19-20页
        2.2.2 责任政府理论第20-21页
        2.2.3 法治政府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具体表现第23-26页
    3.1 政务信息公开缺位,政府透明度遭质疑第23-24页
    3.2 政府处理危机能力不足,政府满意度下滑第24页
    3.3 政府及其官员的“不当行为”常遭曝光,政府形象遭损害第24-26页
第4章 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6-30页
    4.1 我国政府制度建设不完善第26-27页
        4.1.1 我国政务公开制度不完善第26页
        4.1.2 我国政府回应机制不健全第26页
        4.1.3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和行政问责制不完善第26-27页
    4.2 我国政府执政能力不足第27-28页
        4.2.1 我国政府网络环境治理能力欠缺第27-28页
        4.2.2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弱化第28页
    4.3 我国政府执政行为不规范第28-30页
        4.3.1 行政程序履行不规范第28-29页
        4.3.2 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处置方式不当第29-30页
第5章 互联网时代西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经验借鉴第30-35页
    5.1 美国以健全的法律制度提升政府公信力第30-32页
        5.1.1 行政法中对政府责任的规定第30-31页
        5.1.2 信息公开领域为责任政府的立法第31页
        5.1.3 政府责任和伦理的专门立法第31-32页
    5.2 芬兰政府以透明公开为原则提高政府公信力第32-35页
        5.2.1 法律和制度双管齐下第32-33页
        5.2.2 营造崇廉鄙贪的社会文化环境第33页
        5.2.3 执行严密的监督机制第33-35页
第6章 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途径第35-41页
    6.1 转变政府执政理念,优化政府价值取向第35-36页
        6.1.1 树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理念第35页
        6.1.2 政府注重公民参与意识培养第35-36页
    6.2 完善政府制度法规,加强政府科学执政第36-37页
        6.2.1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第36页
        6.2.2 完善行政监督体制第36-37页
    6.3 加强政府网络环境治理,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第37-39页
        6.3.1 提高政府网络环境治理能力第37-38页
        6.3.2 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第38-39页
    6.4 规范政府执政行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第39-41页
        6.4.1 规范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行为第39页
        6.4.2 规范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引导与应对
下一篇:湖南省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