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引言 | 第14-32页 |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0.2.1 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 | 第17-19页 |
0.2.2 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 第19-20页 |
0.2.3 低碳经济绩效与转型评价 | 第20-22页 |
0.2.4 低碳转型政策、路径及模式 | 第22-25页 |
0.2.5 人力资本与低碳经济转型 | 第25-27页 |
0.2.6 研究评述 | 第27-28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8-31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0.3.3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0.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31-32页 |
0.4.1 文章创新之处 | 第31页 |
0.4.2 研究的不足 | 第31-32页 |
1 低碳转型相关理论基础 | 第32-44页 |
1.1 低碳转型相关概念 | 第32-34页 |
1.1.1 二氧化碳与污染排放的同源性 | 第32页 |
1.1.2 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 | 第32-33页 |
1.1.3 低碳转型概念辨析 | 第33-34页 |
1.2 资源耗竭理论与资源诅咒 | 第34-36页 |
1.2.1 耗竭性资源的最优利用 | 第34页 |
1.2.2 资源诅咒 | 第34-36页 |
1.3 环境规制理论与波特假说 | 第36-40页 |
1.3.1 环境规制的发展与演进 | 第36-37页 |
1.3.2 引致性低碳技术进步与波特假说 | 第37-40页 |
1.4 人力资本与内生增长理论 | 第40-43页 |
1.4.1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 第40页 |
1.4.2 人力资本定义及内涵 | 第40-41页 |
1.4.3 人力资本及内生增长 | 第41-42页 |
1.4.4 资源环境约束与内生增长 | 第42-4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2 人力资本与低碳转型的内在理论联系 | 第44-60页 |
2.1 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增长:索洛模型扩展 | 第44-48页 |
2.1.1 生产函数与均衡增长 | 第44-47页 |
2.1.2 资源耗竭的增长阻力 | 第47页 |
2.1.3 人力资本的增长动力 | 第47-48页 |
2.2 人力资本与资源环境约束:内生增长模型改进 | 第48-54页 |
2.2.1 生产技术 | 第48-49页 |
2.2.2 消费者偏好 | 第49-50页 |
2.2.3 最优化模型 | 第50页 |
2.2.4 模型求解与条件分析 | 第50-54页 |
2.2.5 人力资本对资源依赖的缓解作用 | 第54页 |
2.3 人力资本与碳生产率增长:基于一个简单的碳排放公式 | 第54-58页 |
2.3.1 包含能源要素的生产函数 | 第54-55页 |
2.3.2 碳生产率基准方程 | 第55-56页 |
2.3.3 碳生产率基准方程改进:引入人力资本 | 第56-57页 |
2.3.4 人力资本对碳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 第57-58页 |
2.4 人力资本与低碳转型的理论关系 | 第58-59页 |
2.4.1 人力资本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 第58页 |
2.4.2 人力资本缓解资源环境约束 | 第58页 |
2.4.3 人力资本驱动碳生产率增长 | 第58-5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3 能源结构、人力资本与碳生产率 | 第60-76页 |
3.1 碳生产率相关研究回顾 | 第61-62页 |
3.2 计量模型、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第62-65页 |
3.2.1 计量模型 | 第62-63页 |
3.2.2 数据来源 | 第63页 |
3.2.3 变量说明 | 第63-65页 |
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65-75页 |
3.3.1 总体回归结果 | 第65-69页 |
3.3.2 依据能源清洁化水平的分组回归结果 | 第69-72页 |
3.3.3 东中西部分区域回归结果 | 第72-73页 |
3.3.4 稳健性分析 | 第73-74页 |
3.3.5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4 能源开发、人力资本与低碳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 第76-91页 |
4.1 能源效率相关研究回顾 | 第77-78页 |
4.2 能源开发、人力资本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一个初步的分析 | 第78-81页 |
4.2.1 能源开发与全要素能源效率 | 第79页 |
4.2.2 人力资本与全要素能源效率 | 第79-81页 |
4.3 能源效率核算、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 第81-84页 |
4.3.1 全要素能源效率核算 | 第81-82页 |
4.3.2 面板TOBIT模型 | 第82页 |
4.3.3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第82-84页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84-89页 |
4.4.1 总体回归结果 | 第84-86页 |
4.4.2 东中西部分区域估计结果 | 第86-88页 |
4.4.3 稳健性分析 | 第88页 |
4.4.4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5 环境规制、人力资本与低碳约束下的绿色经济绩效 | 第91-110页 |
5.1 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绩效相关研究回顾 | 第91-93页 |
5.2 人力资本与绿色经济绩效:波特假说的人力资本条件猜想 | 第93-95页 |
5.2.1 人力资本与发展方式转变 | 第94页 |
5.2.2 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决策 | 第94页 |
5.2.3 人力资本与低碳技术进步 | 第94-95页 |
5.2.4 人力资本与要素替代 | 第95页 |
5.3 绿色经济绩效核算、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 第95-99页 |
5.3.1 绿色经济绩效核算 | 第95-96页 |
5.3.2 面板门槛模型 | 第96-97页 |
5.3.3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第97-99页 |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9-108页 |
5.4.1 线性模型回归结果 | 第99-101页 |
5.4.2 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 第101-107页 |
5.4.3 稳健性分析 | 第107页 |
5.4.4 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6 基于低碳导向的人力资本发展对策 | 第110-114页 |
6.1 改善人力资本积累效率以缓解资源环境约束 | 第110-111页 |
6.1.1 保证人力资本优先积累 | 第110页 |
6.1.2 加大政府人力资本投资 | 第110-111页 |
6.1.3 丰富人力资本投资主体 | 第111页 |
6.2 优化人力资本配置结构以促进低碳技术进步 | 第111-112页 |
6.2.1 培育低碳专用人力资本 | 第111页 |
6.2.2 改进人力资本运用策略 | 第111-112页 |
6.2.3 健全人力资本流动机制 | 第112页 |
6.3 提升人力资本替代能力以降低能源要素依赖 | 第112-114页 |
6.3.1 重视人力资本质量提升 | 第112页 |
6.3.2 加强人力资本供需对接 | 第112-11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4-11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学术成果及参与课题情况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