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历史状态 | 第8-14页 |
1.1 国内不动产登记的历史沿袭 | 第8-9页 |
1.2 国内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演进 | 第9-10页 |
1.3 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与法律理论基础的薄弱 | 第10-11页 |
1.4 不动产法律依据与不动产现实状况的偏差 | 第11-14页 |
1.4.1 权利得不到保障 | 第11页 |
1.4.2 调控房地产业的效率和公信力 | 第11-12页 |
1.4.3 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受到影响 | 第12页 |
1.4.4 不动产登记权利与行政部门的分散 | 第12-14页 |
第2章《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重要性 | 第14-20页 |
2.1 不动产登记的原则 | 第14-16页 |
2.1.1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 第14-15页 |
2.1.2 不动产登记三个原则 | 第15-16页 |
2.2 不动产登记法律依据的明细 | 第16-20页 |
2.2.1 不动产登记部门的集中 | 第16-18页 |
2.2.2 不动产的登记信息化机制 | 第18-20页 |
第3章 国外及香港地区不动产登记的启示 | 第20-25页 |
3.1 美国的不动产登记形式 | 第20-21页 |
3.1.1 美国不动产登记的三个系统 | 第20页 |
3.1.2 美国契据登记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重要作用 | 第20-21页 |
3.1.3 美国登记错误的保险赔偿 | 第21页 |
3.2 法国不动产登记形式 | 第21-22页 |
3.3 日本不动产登记形式 | 第22-24页 |
3.3.1 日本不动产登记的法律错误责任 | 第23-24页 |
3.4 香港不动产登记形式 | 第24-25页 |
第4章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强化 | 第25-30页 |
4.1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规定及评析 | 第25-26页 |
4.2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法律赔偿责任 | 第26-30页 |
4.2.1 不动产登记机构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时的法律适用 | 第27页 |
4.2.2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机制的立法建议 | 第27-30页 |
4.3 关于不动产登记薄的评析与建议 | 第30页 |
结语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