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价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2 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2.1 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1.2 决策有用观 | 第21页 |
2.1.3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2.2 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4页 |
2.2.1 环境信息披露是改善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2.2.2 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 第23页 |
2.2.3 环境信息披露是我国经济深入对外开放的要求 | 第23-24页 |
3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4-36页 |
3.1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 | 第24-25页 |
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统计分析 | 第25-30页 |
3.2.1 国家重点监控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26-29页 |
3.2.2 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29-30页 |
3.3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1 多数企业的环境信息以自愿披露为主 | 第30-31页 |
3.3.2 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 | 第31-32页 |
3.3.3 环境信息披露无固定模式 | 第32页 |
3.4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3.4.1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 第32页 |
3.4.2 社会各界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整体不足 | 第32-33页 |
3.4.3 环境监管部门缺乏监管力度 | 第33页 |
3.4.4 环境信息的具体披露技术不能满足其披露要求 | 第33-36页 |
4 国外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44页 |
4.1 美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 | 第36-38页 |
4.1.1 美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 | 第36-37页 |
4.1.2 美国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 | 第37页 |
4.1.3 美国环境信息的披露模式 | 第37-38页 |
4.2 日本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 | 第38-41页 |
4.2.1 日本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 | 第38-40页 |
4.2.2 日本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 | 第40页 |
4.2.3 日本环境信息的披露模式 | 第40-41页 |
4.3 国外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4页 |
4.3.1 提高政府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 第41-42页 |
4.3.2 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 | 第42页 |
4.3.3 各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推动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完善 | 第42-43页 |
4.3.4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环境信息披露的进程 | 第43-44页 |
5 改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 第44-52页 |
5.1 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5.1.1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 | 第44页 |
5.1.2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 第44页 |
5.1.3 加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并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 第44-45页 |
5.1.4 合理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完善环境信息核算的相关要求 | 第45页 |
5.1.5 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培训 | 第45-46页 |
5.2 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建议 | 第46-52页 |
5.2.1 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则 | 第46页 |
5.2.2 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46-49页 |
5.2.3 环境信息披露的模式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