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超密集组网越区切换性能分析与优化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5G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4页 |
1.2.2 UDN移动性管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切换理论模型 | 第17-35页 |
2.1 系统模型 | 第17-19页 |
2.2 切换触发和执行 | 第19-23页 |
2.3 切换失败概率推导 | 第23-26页 |
2.4 仿真分析 | 第26-33页 |
2.4.1 FAP之间切换理论模型验证 | 第26-29页 |
2.4.2 FAP与宏基站切换理论模型验证 | 第29-32页 |
2.4.3 误差分析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UDN切换性能仿真平台实现 | 第35-50页 |
3.1 UDN网络典型应用场景及网络架构 | 第35-39页 |
3.1.1 UDN应用场景 | 第35-36页 |
3.1.2 UDN网络架构 | 第36-37页 |
3.1.3 网络拓扑仿真 | 第37-39页 |
3.2 切换算法 | 第39-40页 |
3.3 切换算法评价指标 | 第40-43页 |
3.3.1 切换失败 | 第40-43页 |
3.3.2 乒乓切换 | 第43页 |
3.4 UDN无线信道仿真方法 | 第43-49页 |
3.4.1 无线信道概述 | 第43-44页 |
3.4.2 路径损耗 | 第44-45页 |
3.4.3 阴影衰落 | 第45-47页 |
3.4.4 小尺度衰落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5G超密集组网切换性能评估与参数优化 | 第50-61页 |
4.1 传统LTE宏基站切换性能分析 | 第50-53页 |
4.2 UDN切换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4.3 阴影衰落参数对切换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 基站密度和发射功率对切换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3页 |
5.1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61-62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A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