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考虑几何特征形状的图像渐变方法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图像渐变技术第10-13页
        1.2.2 图像特征对齐技术第13-14页
    1.3 主要工作和贡献第14-15页
        1.3.1 基于形状插值与移动最小二乘变形的图像渐变方法第14-15页
        1.3.2 基于形状匹配的半自动图像特征对齐方法第15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图像渐变相关理论和方法第17-29页
    2.1 图像渐变概述第17-18页
    2.2 图像对齐技术第18-22页
        2.2.1 图像对齐基本框架第18-19页
        2.2.2 图像对齐技术分类第19-20页
        2.2.3 相似性度量尺度第20-22页
    2.3 路径插值方法第22-25页
    2.4 常见的图像渐变方法第25-28页
        2.4.1 基于网格的渐变方法第25-27页
        2.4.2 基于特征线对的渐变方法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形状插值与移动最小二乘变形的图像渐变方法第29-41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算法概览第30-31页
    3.3 保形状的特征曲线插值第31-34页
        3.3.1 基于重心的线条外观模型第32-33页
        3.3.2 双层结构的形状插值算法第33-34页
        3.3.3 基于边的拟刚性插值方法第34页
    3.4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几何形状融合第34-36页
    3.5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6-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形状匹配的半自动图像特征对齐方法第41-51页
    4.1 引言第41-42页
    4.2 算法概述第42页
    4.3 渐进式的图像特征对齐机制第42-48页
        4.3.1 图像特征的整体对齐第42-44页
        4.3.2 图像特征局部细节的对齐第44-47页
        4.3.3 图像特征的像素级别对齐第47-48页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8-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5.1 工作总结第51-52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显图像畸变校正单元测试方法研究和实现
下一篇:基于密度的分布式聚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