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本文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4.1 关于杠杆产品综述 | 第14-17页 |
1.4.2 关于证券公司杠杆综述 | 第17页 |
1.5 不足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场内外杠杆交易的运作模式及国际比较 | 第18-32页 |
2.1 我国场内外杠杆交易的主要运作模式 | 第18-30页 |
2.1.1 融资融券模式 | 第18-22页 |
2.1.2 分级基金模式 | 第22-25页 |
2.1.3 伞形信托模式 | 第25-27页 |
2.1.4 场外配资模式 | 第27-30页 |
2.2 融资融券的国际比较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杠杆交易对股指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 | 第32-42页 |
3.1 股市异常波动的特征 | 第32-34页 |
3.2 国际市场杠杆交易引发的股灾 | 第34-35页 |
3.3 杠杆交易对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 | 第35-40页 |
3.3.1 杠杆交易极速增长,埋下系统性风险隐患 | 第35-36页 |
3.3.2 场外配资规模巨大,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 | 第36页 |
3.3.3 外力高位去杠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 第36-37页 |
3.3.4 杠杆比例过高,杠杆资金异常脆弱 | 第37页 |
3.3.5 杠杆交易结构极度失衡,做空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3.3.6 投资者结构不协调,适当性管理缺失 | 第38-39页 |
3.3.7 杠杆交易监管认识不足,监管协作不畅 | 第39-40页 |
3.3.8 投资者的非理性选择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股指波动与杠杆交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2-53页 |
4.1 波动率模型简介 | 第42-44页 |
4.1.1 ARCH模型 | 第42页 |
4.1.2 GARCH模型 | 第42-43页 |
4.1.3 EGARCH模型 | 第43-44页 |
4.2 样本数据及其特征 | 第44-46页 |
4.3 正态性检验 | 第46-47页 |
4.4 平稳性检验 | 第47页 |
4.5 模型设定和回归分析 | 第47-52页 |
4.5.1 融资融券余额快速上升对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 | 第47-49页 |
4.5.2 融资融券余额快速减少对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 | 第49-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6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3-61页 |
5.2.1 改进和加强监管,健全杠杆交易逆周期调节机制 | 第53-55页 |
5.2.2 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稳定性和稳定性 | 第55-57页 |
5.2.3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倡导价值投资理念 | 第57页 |
5.2.4 完善风险处置预案,探索建立救市基金 | 第57-59页 |
5.2.5 打击违规场外配资活动,提高市场透明度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