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的组成、性质与分析论文

利用XANES对玛瑞混渣重质组分含硫官能团形态及转化行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沥青质含硫形态研究第11-12页
        1.2.2 沥青质极性研究第12页
        1.2.3 沥青质缔合性研究第12-13页
    1.3 实验思路第13-15页
        1.3.1 重质组分含硫结构行为研究第13-14页
        1.3.2 重质组分极性与含硫官能团形态含量关系研究第14页
        1.3.3 重质组分缔合性与含硫官能团形态含量关系研究第14-15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15-28页
    2.1 设备及原料第15-16页
        2.1.1 实验设备第15页
        2.1.2 实验原料第15-16页
        2.1.3 实验试剂第16页
    2.2 实验方法第16-20页
        2.2.1 SARA四组分分离第16-17页
        2.2.2 重质组分极性测定第17-18页
        2.2.3 重质组分缔合性表征第18-19页
        2.2.4 重质组分含硫结构XANES谱采集第19-20页
    2.3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第20-28页
        2.3.1 含硫标准样品选择第20-24页
        2.3.2 硫XANES测量模式选择第24页
        2.3.3 XANES谱图解析第24-27页
        2.3.4 吸收峰拟合方法选择第27-28页
第三章 玛瑞混渣重质组分含硫结构行为研究第28-41页
    3.1 加氢反应沥青质含硫结构行为研究第28-32页
        3.1.1 不同反应空速下沥青质硫行为研究第28-29页
        3.1.2 不同氢油比下沥青质硫行为研究第29-30页
        3.1.3 不同反应压力下沥青质硫行为研究第30页
        3.1.4 不同反应器出口沥青质硫行为研究第30-32页
    3.2 加氢反应胶质含硫结构行为研究第32-35页
        3.2.1 不同反应空速下胶质硫行为研究第32-33页
        3.2.2 不同氢油比下胶质硫行为研究第33页
        3.2.3 不同反应压力下胶质硫行为研究第33-34页
        3.2.4 不同反应器出口胶质硫行为研究第34-35页
    3.3 硫在沥青质、胶质之间转化行为研究第35-39页
        3.3.1 不同反应空速下硫转化行为研究第35-36页
        3.3.2 不同氢油比下硫转化行为研究第36-37页
        3.3.3 不同反应压力下硫转化行为研究第37-38页
        3.3.4 不同反应器出口硫转化行为研究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玛瑞混渣重质组分极性研究第41-56页
    4.1 加氢反应重质组分极性分析第41-44页
        4.1.1 不同反应空速下重质组分极性分析第41-42页
        4.1.2 不同氢油比下重质组分极性分析第42页
        4.1.3 不同反应压力下重质组分极性分析第42-43页
        4.1.4 不同反应器出口重质组分极性分析第43-44页
    4.2 加氢反应重质组分极性与硫含量关系第44-50页
        4.2.1 不同反应空速下重质组分极性与硫含量关系第44-46页
        4.2.2 不同氢油比下重质组分极性与硫含量关系第46-47页
        4.2.3 不同反应压力下重质组分极性与硫含量关系第47-48页
        4.2.4 不同反应器出口重质组分极性与硫含量关系第48-50页
    4.3 加氢反应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极性关系第50-55页
        4.3.1 不同反应空速下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极性关系第50-51页
        4.3.2 不同氢油比下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极性关系第51-53页
        4.3.3 不同反应压力下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极性关系第53-54页
        4.3.4 不同反应器出口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极性关系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玛瑞混渣重质组分缔合性(平均碳氢骨架结构)研究第56-65页
    5.1 加氢反应重质组分缔合性分析第56-59页
        5.1.1 不同反应空速下重质组分缔合性分析第56-57页
        5.1.2 不同氢油比下重质组分缔合性分析第57页
        5.1.3 不同反应压力下重质组分缔合性分析第57-58页
        5.1.4 不同反应器出口重质组分缔合性分析第58-59页
    5.2 加氢反应重质组分缔合性与硫含量关系第59-62页
        5.2.1 不同反应空速下重质组分缔合性与硫含量关系第59-60页
        5.2.2 不同氢油比下重质组分缔合性与硫含量关系第60-61页
        5.2.3 不同反应压力下重质组分缔合性与硫含量关系第61页
        5.2.4 不同反应器出口重质组分缔合性与硫含量关系第61-62页
    5.3 加氢反应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缔合性关系第62-64页
        5.3.1 不同反应空速下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缔合性关系第62页
        5.3.2 不同氢油比下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缔合性关系第62-63页
        5.3.3 不同反应压力下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缔合性关系第63-64页
        5.3.4 不同反应器出口重质组分含硫结构与缔合性关系第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气管道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下一篇:胜利油田新滩联合站扩容工程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