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水体中剧毒性Cr(Ⅵ)和As(Ⅲ)的处理方法及其反应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铬污染研究现状第13-19页
        1.1.1 铬的性质与危害第13-14页
        1.1.2 铬的处理技术第14-19页
    1.2 砷污染研究现状第19-23页
        1.2.1 砷的性质与用途第19页
        1.2.2 砷的处理技术第19-20页
        1.2.3 As(III)的氧化技术第20-23页
    1.3 砷、铬共存及其协同处理技术第23-24页
    1.4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第24-27页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第28-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8-31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1页
    2.3 实验分析与计算第31-36页
第三章 Cr(VI)/S(IV)/亚硫酸盐反应体系内Cr(VI)/As(III)共转化机理研究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7-52页
        3.3.1 Cr(VI)/S(IV)反应体系的氧化能力第37-40页
        3.3.2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第40-41页
        3.3.3 溶液pH的影响第41-44页
        3.3.4 活性物质的检测第44-48页
        3.3.5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48-49页
        3.3.6 机理讨论第49-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有机羧酸驱动Cr(VI)与As(III)之间电子迁移反应的机理研究第53-67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4-66页
        4.3.1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第54-56页
        4.3.2 溶液pH的影响第56-58页
        4.3.3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58-60页
        4.3.4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60-61页
        4.3.5 铬中间产物和有机自由基的检测第61-62页
        4.3.6 其它有机羧酸效果考察第62-64页
        4.3.7 反应机理讨论第64-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有机羧酸强化亚硫酸盐还原Cr(VI)的机理研究第67-83页
    5.1 引言第67页
    5.2 实验部分第67-68页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8-81页
        5.3.1 有机羧酸对Cr(VI)还原的影响第68页
        5.3.2 反应物浓度和溶液pH的影响第68-71页
        5.3.3 活性物种的检测及其氧化能力的考察第71-74页
        5.3.4 其它有机羧酸效果考察第74-78页
        5.3.5 机理讨论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草酸强化零价铝还原Cr(VI)的机理研究第83-94页
    6.1 引言第83页
    6.2 实验部分第83-84页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4-93页
        6.3.1 草酸强化零价铝还原Cr(VI)第84-85页
        6.3.2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第85-86页
        6.3.3 Cr(VI)还原的促进因素第86-91页
        6.3.4 溶液pH的影响第91-92页
        6.3.5 工业应用第92-93页
    6.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有机羧酸对辉光放电/Cr(VI)反应体系的氧化和还原能力的影响第94-118页
    7.1 引言第94-95页
    7.2 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第95页
    7.3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协同处理Cr(VI)和As(III)第95-107页
        7.3.1 Cr(VI)和As(III)的协同转化效果第95-98页
        7.3.2 输入能量的影响第98-100页
        7.3.3 溶液性质的影响第100-105页
        7.3.4 不同放电区域氧化能力考察第105-106页
        7.3.5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106-107页
    7.4 有机羧酸对Cr(VI)还原与·OH产率的影响第107-117页
        7.4.1 草酸对辉光放电还原Cr(VI)的强化作用第107-108页
        7.4.2 溶液pH以及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第108-110页
        7.4.3 草酸对辉光放电/Cr(VI)反应体系氧化能力的影响第110-111页
        7.4.4 有机物对Cr(VI)还原效率的影响第111-112页
        7.4.5 Cr(V)和自由基的检测第112-113页
        7.4.6 其它有机羧酸效果考察第113-114页
        7.4.7 机理讨论第114-117页
    7.5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八章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氧化As(III)以及固定脱除砷的研究第118-131页
    8.1 引言第118页
    8.2 实验部分第118-119页
    8.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19-130页
        8.3.1 辉光放电体系内As(III)的氧化第119-121页
        8.3.2 辉光放电/芬顿反应复合体系内As(III)的氧化及砷的固定第121-123页
        8.3.3 溶液pH的影响第123-125页
        8.3.4 Fe(II)添加量的影响第125-127页
        8.3.5 有机/无机物的影响第127-130页
    8.4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结论与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2-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蛋白聚集与凝胶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波束优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