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姜精油的纯化与抗炎活性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8页
    1.2 姜精油第18-22页
        1.2.1 姜精油的提取方法研究第18-20页
        1.2.2 姜精油的纯化方法研究第20页
        1.2.3 姜精油的生物活性研究第20-22页
    1.3 炎症第22-24页
        1.3.1 炎症简介第22页
        1.3.2 急性炎症第22-23页
        1.3.3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第23-24页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4-26页
        1.4.1 研究意义第24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姜精油的提取工艺研究第26-36页
    2.1 6-姜酚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6-28页
        2.1.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6页
        2.1.2 试验方法第26页
        2.1.3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2.2 姜精油的提取工艺第28-36页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2.2.2 试验方法第29-30页
        2.2.3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2.4 小结与讨论第35-36页
第三章 姜精油的纯化工艺研究第36-42页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6页
        3.1.1 试验材料第36页
        3.1.2 试验试剂第36页
        3.1.3 试验仪器第36页
    3.2 试验方法第36-38页
        3.2.1 树脂预处理第36页
        3.2.2 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第36-37页
        3.2.3 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第37-38页
        3.2.4 验证试验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3.3.1 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第38页
        3.3.2 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第38-41页
        3.3.3 验证试验第4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1-42页
第四章 姜精油的抗炎活性研究第42-57页
    4.1 试验材料第42-43页
        4.1.1 试验动物第42页
        4.1.2 试验试剂第42页
        4.1.3 试验仪器第42页
        4.1.4 试剂配制第42-43页
    4.2 试验方法第43-45页
        4.2.1 姜精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部肿胀的影响第43页
        4.2.2 姜精油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第43页
        4.2.3 姜精油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第43-44页
        4.2.4 姜精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第44-45页
        4.2.5 统计方法第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55页
        4.3.1 姜精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部肿胀的影响第45-47页
        4.3.2 姜精油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第47-50页
        4.3.3 姜精油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第50页
        4.3.4 姜精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第50-55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5-57页
第五章 姜精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抗炎机理研究第57-76页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7-59页
        5.1.1 试验材料第57页
        5.1.2 试验试剂第57-58页
        5.1.3 试验仪器第58页
        5.1.4 引物设计第58-59页
    5.2 试验方法第59-61页
        5.2.1 RT-PCR法测定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9-61页
        5.2.2 统计方法第6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1-75页
        5.3.1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第61-65页
        5.3.2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基因第65-67页
        5.3.3 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基因第67-69页
        5.3.4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第69-75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7页
    6.1 主要结论第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TS+rbcL序列探讨藤黄属(Garcinia)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定
下一篇:有氧运动与黑果枸杞多糖改善小鼠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