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压吸附技术的连续不间断制供氧装备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 1.2.1 氧气制备技术 | 第11-15页 |
| 1.2.2 氧气增压技术 | 第15-16页 |
| 1.2.3 制供氧装备 | 第16-23页 |
| 1.3 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制供氧技术研究 | 第25-35页 |
| 2.1 变压吸附平台建立 | 第25-28页 |
| 2.1.1 分析仪器 | 第25页 |
| 2.1.2 实验内容 | 第25页 |
| 2.1.3 实验装置 | 第25-27页 |
| 2.1.4 工艺时序 | 第27-28页 |
| 2.2 变压吸附制氧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 2.2.1 吸附时间 | 第28-29页 |
| 2.2.2 均压时间 | 第29-30页 |
| 2.2.3 产氧流量 | 第30-31页 |
| 2.3 活塞式气体增压技术 | 第31-32页 |
| 2.4 不间断制供氧集成工艺流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2.4.1 设计依据 | 第32页 |
| 2.4.2 不间断制供氧集成工艺流程 | 第32-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制供氧装备控制系统设计 | 第35-47页 |
| 3.1 控制原理及控制流程 | 第35-37页 |
| 3.1.1 控制原理 | 第35页 |
| 3.1.2 控制流程 | 第35-37页 |
| 3.2 主要硬件选型及软件设计 | 第37-40页 |
| 3.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第37-38页 |
| 3.2.2 AD模块 | 第38-39页 |
| 3.2.3 人机界面 | 第39-40页 |
| 3.2.4 传感器 | 第40页 |
| 3.3 软件设计 | 第40-46页 |
| 3.3.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计 | 第40-42页 |
| 3.3.2 人机界面设计 | 第42-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制供氧装备结构设计及模拟分析 | 第47-64页 |
| 4.1 主要元器件选型及设计 | 第47-51页 |
| 4.1.1 吸附塔 | 第47-48页 |
| 4.1.2 空压机 | 第48-49页 |
| 4.1.3 增压泵 | 第49-50页 |
| 4.1.4 缓冲罐 | 第50页 |
| 4.1.5 连接管路 | 第50-51页 |
| 4.2 整机结构布局设计 | 第51-55页 |
| 4.2.1 整机结构布局 | 第51-52页 |
| 4.2.2 外观布局 | 第52-53页 |
| 4.2.3 样机的制备 | 第53-55页 |
| 4.3 力学分析 | 第55-63页 |
| 4.3.1 框架静力分析 | 第55-58页 |
| 4.3.2 托架静力分析 | 第58-59页 |
| 4.3.3 印制电路板模态分析及优化 | 第59-6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制供氧装备性能分析 | 第64-70页 |
| 5.1 制氧性能分析 | 第64-68页 |
| 5.1.1 产氧浓度 | 第64-65页 |
| 5.1.2 产氧流量 | 第65-68页 |
| 5.2 供氧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