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卵石土地层山岭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力学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隧道开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砂卵石土地层隧道施工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隧道施工方法数值模拟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砂卵石土地层隧道地质工程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17-27页 |
2.1 砂卵石土的定义 | 第17页 |
2.2 砂卵石土工程分类与特点 | 第17-19页 |
2.2.1 砂卵石的工程分类 | 第17-18页 |
2.2.2 砂卵石地层工程特点 | 第18-19页 |
2.3 砂卵石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 第19-23页 |
2.3.1 砂卵石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3.2 砂卵石土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 | 第20-23页 |
2.4 砂卵石土地层中影响隧道稳定性的因素 | 第23-25页 |
2.4.1 地质因素 | 第23-24页 |
2.4.2 人为因素 | 第24-25页 |
2.5 砂卵石土地层隧道变形破坏特点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隧道力学理论及施工方法 | 第27-38页 |
3.1 支护结构理论 | 第27-31页 |
3.1.1 新奥法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力学原理 | 第27-29页 |
3.1.2 锚喷支护的原理 | 第29-31页 |
3.2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 | 第31-37页 |
3.2.1 隧道洞口段施工辅助方法 | 第31-33页 |
3.2.2 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 | 第33-37页 |
3.2.3 选择隧道施工方法时的考虑因素 | 第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砂卵石土地层山岭隧道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 第38-80页 |
4.1 工程概况介绍 | 第38-42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38页 |
4.1.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38-39页 |
4.1.3 水文地质特征 | 第39页 |
4.1.4 不良地质条件 | 第39-40页 |
4.1.5 隧道洞口段衬砌支护参数 | 第40页 |
4.1.6 拟采用的施工方法 | 第40-42页 |
4.2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 第42-47页 |
4.2.1 FLAC~(3D)计算软件简介 | 第42-43页 |
4.2.2 FLAC~(3D)本构模型 | 第43-45页 |
4.2.3 计算参数选取 | 第45-47页 |
4.3 不同施工方法施工力学数值分析 | 第47-69页 |
4.3.1 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力学分析 | 第48-59页 |
4.3.2 改进的三台阶法施工力学分析 | 第59-69页 |
4.4 不同开挖方法的比较 | 第69-78页 |
4.4.1 围岩变形位移对比分析 | 第69-74页 |
4.4.2 监测断面的地面沉降对比 | 第74-75页 |
4.4.3 围岩的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对比 | 第75-76页 |
4.4.4 围岩塑性区对比分析 | 第76-77页 |
4.4.5 监测断面初期支护内力对比分析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