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服务的技术风险及其管理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移动金融服务存在的技术风险 | 第12-15页 |
1.2.2 技术风险控制技术和手段 | 第15-16页 |
1.2.3 技术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 | 第16页 |
1.2.4 总结与启示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文章架构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文章架构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及其风险管理 | 第19-30页 |
2.1 移动金融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0页 |
2.2 移动金融服务的运行模式 | 第20-22页 |
2.3 国内外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22-27页 |
2.3.1 全球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2.3.2 我国移动金融的发展状况 | 第24-26页 |
2.3.3 移动金融发展的良好形势 | 第26-27页 |
2.4 我国移动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 | 第27-29页 |
2.4.1 移动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27-28页 |
2.4.2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管理滞后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移动金融服务的技术风险识别 | 第30-40页 |
3.1 技术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 第30页 |
3.2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 第30-31页 |
3.2.1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的定义 | 第30页 |
3.2.2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的分类 | 第30-31页 |
3.3 技术安全性风险识别 | 第31-38页 |
3.3.1 移动金融服务的组成要素 | 第31-32页 |
3.3.2 对移动金融服务的安全需求 | 第32-33页 |
3.3.3 技术安全性风险的类型 | 第33-37页 |
3.3.4 技术安全性风险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技术选择性风险识别 | 第38-39页 |
3.4.1 技术选择性风险的内容 | 第38页 |
3.4.2 技术选择性风险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的诱因 | 第40-49页 |
4.1 移动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差异 | 第40-43页 |
4.2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的诱因 | 第43-45页 |
4.2.1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产生的内因 | 第43-44页 |
4.2.2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产生的外因 | 第44-45页 |
4.3 移动金融技术风险的特殊性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49-57页 |
5.1 从技术手段的角度进行风险防范 | 第50-53页 |
5.2 从业务的角度进行风险防范 | 第53-54页 |
5.3 从法律保障的角度进行风险防范 | 第54页 |
5.4 从监管的角度进行风险防范 | 第54-55页 |
5.5 改善移动金融所处的外部环境 | 第55页 |
5.6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 第55-5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