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由不同芳香羧酸与乙酰丙酮构筑的稀土多元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背景和应用第11-12页
    1.2 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原理第12-15页
    1.3 稀土芳香羧酸配合物发光性质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 稀土β-二酮配合物发光性质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影响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的因素第17-18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选题依据第18-20页
第二章 基于对羟基苯乙酸-乙酰丙酮-稀土(Ln=Nd,Sm,Eu,Tb,Dy)三元系列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20-5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试剂第20页
    2.3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4 [Ln_2NO_3(H_2O)_2HPPA(acac)_4]_n三元系列配合物的合成第21-22页
        2.4.1 配合物[Nd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合成第21页
        2.4.2 配合物[Sm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合成第21页
        2.4.3 配合物[Eu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合成第21-22页
        2.4.4 配合物[Tb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合成第22页
        2.4.5 配合物[Dy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合成第22页
    2.5 [Ln_2(PPA)_3]_n(Ln=Nd,Sm,Eu,Tb,Dy)二元系列配合物的合成第22-23页
    2.6 [Ln(H_2O)(acac)_3] (Ln=Nd Sm,Eu,Tb,Dy)二元系列配合物的合成第23页
    2.7 稀土金属配合物的表征第23-29页
        2.7.1 元素分析第23页
        2.7.2 红外光谱(IR)第23-24页
        2.7.3 热重(TG)分析第24-26页
        2.7.4 晶体结构测定第26-29页
    2.8 晶体结构分析第29-31页
        2.8.1 配合物[Eu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晶体结构第29-31页
    2.9 Ln_2NO_3(H_2O)_2HPPA(acac)_4]_n三元系列配合物荧光性能的研究第31-50页
        2.9.1 配合物[Sm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荧光性能第33-36页
        2.9.2 配合物[Eu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荧光性能第36-40页
        2.9.3 配合物[Tb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荧光性能第40-44页
        2.9.4 配合物[Dy_2NO_3(H_2O)_2HPPA(acac)_4]_n的荧光性能第44-48页
        2.9.5 配合物[Nd_2NO_3(H_2O)_2HPPA(acac)_4]_n近红外区的荧光性能第48-50页
    2.10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基于间苯二甲酸-乙酰丙酮-稀土(Ln=Nd,Sm,Eu,Tb,Dy)三元系列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52-83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实验试剂第52页
    3.3 实验仪器第52-53页
    3.4 [Ln_2(PIA)_2(acac)_2]_n三元及二元系列配合物的合成第53-54页
        3.4.1 配合物[Nd_2(PIA)_2(acac)_2]_n的合成第53页
        3.4.2 配合物[Sm_2(PIA)_2(acac)_2]_n的合成第53页
        3.4.3 配合物[Eu_2(PIA)_2(acac)_2]_n的合成第53-54页
        3.4.4 配合物[Tb_2(PIA)_2(acac)_2]_n的合成第54页
        3.4.5 配合物[Dy_2(PIA)_2(acac)_2]_n的合成第54页
    3.5 [Ln_2(PIA)_3(H_2O)_4]_n稀土系列二元配合物的合成第54-55页
    3.6 [Ln(acac)_3(H_2O)]稀土系列二元配合物的合成第55页
    3.7 稀土系列金属配合物的表征第55-59页
        3.7.1 元素分析第55页
        3.7.2 红外光谱(IR)第55-56页
        3.7.3 热重分析(TG)第56-58页
        3.7.4 晶体结构测定第58-59页
    3.8 晶体结构分析第59-63页
        3.8.1 配合物[Eu_2(PIA)_3(H_2O)_4]_n的晶体结构第60-61页
        3.8.2 配合物[Nd(acac)_3(H_2O)]的晶体结构第61页
        3.8.3 [Ln_2(PIA)_2(acac)_2]_n系列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61-63页
    3.9 [Ln_2(PIA)_2(acac)_2]_n三元系列配合物荧光性能的研究第63-82页
        3.9.1 配合物[Sm_2(PIA)_2(acac)_2]_n的荧光性能第64-67页
        3.9.2 配合物[Eu_2(PIA)_2(acac)_2]_n的荧光性能第67-71页
        3.9.3 配合物[Tb_2(PIA)_2(acac)_2]_n的荧光性能第71-75页
        3.9.4 配合物[Dy_2(PIA)_2(acac)_2]_n的荧光性能第75-79页
        3.9.5 配合物[Nd_2(PIA)_2(acac)_2]_n近红外区的荧光性能第79-82页
    3.10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4.1 总结第83-84页
    4.2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元素掺杂β-Ga2O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稳定性及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