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铟/铋基半导体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第10-25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基本原理第11-12页
        1.2.3 光催化活性影响因素第12-15页
        1.2.4 光催化材料制备方法第15-20页
        1.2.5 光催化材料改性处理第20-25页
    1.3 InVO_4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第25-27页
        1.3.1 InVO_4晶体结构第25-26页
        1.3.2 InVO_4合成方法第26页
        1.3.3 InVO_4在光催化领域应用第26-27页
    1.4 BiOBr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第27-30页
        1.4.1 BiOBr晶体结构第27-28页
        1.4.2 BiOBr合成方法第28-29页
        1.4.3 BiOBr在光催化领域应用第29-30页
    1.5 本课题选题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InVO_4/CdS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1-48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5页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1-33页
        2.2.2 样品制备第33-34页
        2.2.3 样品表征第34页
        2.2.4 光催化降解性能第34-35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5-47页
        2.3.1 InVO_4/CdS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分析第35-36页
        2.3.2 InVO_4/CdS复合材料形貌表征第36-38页
        2.3.3 InVO_4/CdS复合材料元素价态分析第38-39页
        2.3.4 InVO_4/CdS复合材料固体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第39-40页
        2.3.5 InVO_4/CdS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第40-43页
        2.3.6 光电流测试第43-44页
        2.3.7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44-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原位合成Bi_2S_3/BiOBr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8-64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52页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48-50页
        3.2.2 样品制备第50-51页
        3.2.3 样品表征第51页
        3.2.4 光催化降解性能第51-52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2-63页
        3.3.1 Bi_2S_3/BiOBr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分析第52-53页
        3.3.2 Bi_2S_3/BiOBr复合材料形貌表征第53-55页
        3.3.3 Bi_2S_3/BiOBr复合材料元素价态分析第55-56页
        3.3.4 Bi_2S_3/BiOBr复合材料固体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第56-57页
        3.3.5 Bi_2S_3/BiOBr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第57-60页
        3.3.6 荧光和光电流测试第60-61页
        3.3.7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61-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MnWO_4/BiOBr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4-77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实验部分第64-67页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64-66页
        4.2.2 样品制备第66-67页
        4.2.3 样品表征第67页
        4.2.4 光催化降解性能第67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7-76页
        4.3.1 MnWO_4/BiOBr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分析第67-68页
        4.3.2 MnWO_4/BiOBr复合材料形貌表征第68-69页
        4.3.3 MnWO_4/BiOBr复合材料固体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第69-70页
        4.3.4 MnWO_4/BiOBr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第70-73页
        4.3.5 MnWO_4/BiOBr复合材料稳定性第73页
        4.3.6 光电流和阻抗测试第73-74页
        4.3.7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74-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5.1 结论第77-78页
    5.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97页
致谢第97-9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98-99页
附录第99-100页
    附录A 中英文符号对照表第99-100页
    附录B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银纳米簇研究糖与凝集素的相互作用及汞离子的检测研究
下一篇:荧光增强型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