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保护生物学论文

广州陆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国家政策指导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第10页
        1.1.2 快速城市化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第10页
        1.1.3 区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尚待拓展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2-15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9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3页
        1.4.1 概念界定第19-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第23-25页
        1.5.1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2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2章 基础研究第25-39页
    2.1 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关系辨析第25-27页
        2.1.1 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第25-26页
        2.1.2 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系第26页
        2.1.3 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系第26-27页
    2.2 生物多样性与其相关理论关系辨析第27-29页
        2.2.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第27-28页
        2.2.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第28页
        2.2.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系第28-29页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DPSIR-LM”模型构建研究第29-38页
        2.3.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DPSIR-LM”模型优势研究第30-31页
        2.3.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DPSIR-LM”模型整合要点第31-34页
        2.3.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DPSIR-LM”模型方法体系第34-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基于“DPSIR-LM”的广州陆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第39-61页
    3.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收集第39-42页
        3.1.1 研究区概况第39-41页
        3.1.2 数据收集第41-42页
    3.2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目标原则及评价方法第42-44页
        3.2.1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的目标原则第42-43页
        3.2.2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的评价方法第43-44页
    3.3 基于“DPSIR-LM”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安全评价过程第44-56页
        3.3.1“DPSIR”模型的确定第44-45页
        3.3.2 多因子指标体系的确定第45-48页
        3.3.3“最大-最小值”标准化法及均方差决策权重法的确定第48-50页
        3.3.4 生态安全指数的建立第50-51页
        3.3.5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第51-56页
    3.4 基于“DPSIR-LM”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第56-59页
        3.4.1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第56-57页
        3.4.2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空间分异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基于“DPSIR-LM”广州陆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第61-97页
    4.1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目标原则及组成要素第61-64页
        4.1.1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目标原则第61-62页
        4.1.2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组成要素第62-64页
    4.2 基于“DPSIR-LM”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过程第64-86页
        4.2.1 四因子选取“源”地第64-68页
        4.2.2 景观阻力评价第68-70页
        4.2.3“LM”计算廊道第70页
        4.2.4 判别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第70-71页
        4.2.5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第71-86页
    4.3 基于“DPSIR-LM”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第86-96页
        4.3.1 综合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结果第86-93页
        4.3.2 综合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策略第93-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结论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5页
附录 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各指标标准化值第105-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岩浆热作用下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镁同位素分馏--以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为例
下一篇:新医改背景下J公司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