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荒漠化 | 第9-10页 |
1.2 沙生植物 | 第10-13页 |
1.3 养分回收 | 第13-17页 |
1.3.1 养分回收的定义和参数 | 第13页 |
1.3.2 养分回收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3 沙生植物养分回收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 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 | 第17-18页 |
1.5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材料方法 | 第20-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2.2 材料方法 | 第21-22页 |
2.2.1 植物样本和土壤样本的采集 | 第21页 |
2.2.2 土壤和植物样品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植物叶片特征的测定 | 第22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2-26页 |
2.3.1 养分回收效率的计算 | 第22-23页 |
2.3.2 统计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6-40页 |
3.1 研究区植物叶片特性及其与叶片养分间的相关关系 | 第26-28页 |
3.2 沙生植物叶片N、P、K、Ca、Mg和Na的含量 | 第28-32页 |
3.3 沙生植物叶片N、P、K、Ca、Mg和Na的回收效率 | 第32-34页 |
3.4 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回收效率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3.5 沙生植物成熟叶片养分含量和回收效率间的关系 | 第35-37页 |
3.6 N和P,Ca和Mg间的相关关系 | 第37页 |
3.7 植物叶片回收效率和土壤理化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37-4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0-46页 |
4.1 沙生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和养分回收效率特征 | 第40-41页 |
4.2 沙生植物的叶片功能特征和植物的适应策略 | 第41-42页 |
4.3 不同位点和不同功能类群元素含量和养分回收效率 | 第42-44页 |
4.4 沙生植物氮磷的能量获取模型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基金资助及文章发表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