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家庭、婚姻道德论文--家庭道德论文

当代中国敬老伦理及其培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价值第11-13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1-13页
        二、研究价值第13页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第13-15页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选题的实际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一、国内研究动态第15-16页
        二、国外研究动态第16页
        三、自己的见解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敬老的伦理内涵和特征第18-28页
    第一节 敬老的伦理定义与价值合理性第18-21页
    第二节 敬老与养老的联系和区别第21-22页
    第三节 敬老的伦理内涵和意义第22-28页
        一、敬老是一种对老人存在价值的敬重第23-24页
        二、敬老是一种对老人人格尊严的尊重第24-26页
        三、敬老是人类自身对生命意义的礼赞第26-28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敬老的伦理思想资源第28-37页
    第一节 中国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化国家第28-33页
        一、把“忠孝”作为敬老养老基础第29-30页
        二、引孝入律,将敬老养老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第30-32页
        三、推行《孝经》教育,把敬老作为教育标准第32-33页
    第二节 中华民族关于敬老的具体规范第33-37页
        一、赐爵授杖第33-34页
        二、三老五更第34-35页
        三、乡饮酒礼第35-37页
第三章 当代敬老观念的缺失及成因第37-47页
    第一节 当代敬老观念的缺失及其表现第37-42页
        一、无视老年人正当权益的现象日趋普遍第37-39页
        二、以啃老为光荣和拼爹观念的流播第39-40页
        三、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日显冷漠第40-42页
    第二节 当代敬老观念缺失的原因第42-47页
        一、市场化、商品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第42-43页
        二、核心家庭以及与老人长期分局形成的代际隔膜第43-44页
        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第44-47页
第四章 当代敬老观念的培育和方法第47-53页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敬老观念的创造性转化第47-49页
        一、无阶级的敬老第47-48页
        二、人权平等的敬老第48页
        三、尊老爱幼,相互帮助的敬老第48-49页
    第二节 当代敬老观念培育的路径与方法第49-53页
        一、大力培养知恩、感恩和报恩意识第49-50页
        二、将敬老作为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第50-51页
        三、营造“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第51-53页
结束语 建设中华敬老伦理对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意义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叔本华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
下一篇: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媒批判理论及其对中国传媒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