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南京北郊大气污染物对局地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大气臭氧第9页
        1.1.2 氮氧化物第9-10页
        1.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第10-11页
        1.1.4 周末效应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观测技术与方法第16-27页
    2.1 站点介绍第16-17页
    2.2 观测仪器第17-25页
        2.2.1 49i紫外光度法O_3分析仪第17-19页
        2.2.2 48i红外吸收CO分析仪第19-20页
        2.2.3 42i化学发光NO-NO_2-NO_X分析仪第20-22页
        2.2.4 AMA-GC5000自动在线气相色谱仪第22-25页
    2.3 仪器标定及维护第25-27页
第三章 南京北郊大气O_3、NO_X和CO时空分布特征第27-39页
    3.1 O_3、CO和NO_X时间变化特征第27-32页
    3.2 O_3、CO和NO_X浓度季节变化特征第32-34页
    3.3 O_3、CO和NO_X浓度日变化特征第34-36页
    3.4 O_3、CO和NO_X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第36-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南京北郊大气VOC_S的组分和变化特征第39-46页
    4.1 VOC_S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第39-40页
    4.2 VOC_S季节变化特征第40页
    4.3 VOC_S日变化特征第40-42页
    4.4 气象因素对VOC_S的影响第42-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南京北郊大气O_3周末效应及前体物对其生成效率的影响第46-61页
    5.1 O_3周末效应第46-49页
    5.2 VOC_S的臭氧生成潜势第49-53页
    5.3 NO_X与O_3的关系第53-57页
    5.4 VOC_S、NO_X对O_3的贡献第57-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第61-64页
    6.1 总结第61-63页
    6.2 特色与创新第63页
    6.3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作者简介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地区气溶胶干沉降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南京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布、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